1983年12月出生,湘潭大學商學院學生。家境貧寒的他自幼挑起家庭重擔,孝敬體弱多病的父母,關心弟弟,帶著家人上大學。2007年,楊懷保當選為陝西省十大孝子,被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一米六幾的個子,瘦弱的身軀,在充滿坎坷的人生路上,楊懷保身單力薄地為家人遮風擋雨。家,撐起來了,他卻沒有忘記用身上僅有的一點陽光去溫暖他人,在艱辛的路途中把愛一路撒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懷保,爸爸走了,你要好好照顧媽媽和弟弟。”父親楊世林囑咐著兒子,無奈地跨出了家門。要不是妻子因病動手術,家裏債台高築,他哪放心丟下這個家啊。
“爸,家裏有我,你放心走吧。”剛上初二的懷保一本正經地拍了拍胸脯,儼然一個小男子漢。
看著從小就懂事又能幹的兒子,楊世林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大踏步走了。
媽媽喪失了勞動能力,爸爸出外打工的日子,家裏裏裏外外的事小懷保一肩挑了起來。每天放學後,他先割完滿滿一籃豬草再開始做作業;周末,他把家裏的水缸挑滿滿滿一缸水,再挑著一擔擔沉沉的糞澆灌菜地,責任田裏,經常看到他揮舞著鋤頭汗流浹背;課餘時間,他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山,挖了藥材到市場去賣,賺的錢已經成了家中開銷的重要部分。
幾年來,楊懷保吃著幹糧,就著鹹菜,堅持學習,200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勉縣一中。
媽媽的病需要錢治,弟弟也開始上學了,家裏想辦法借來200元錢,這就是懷保一個學期的生活費。
“每天夥食費等一切開支不能超過2元錢,才能把這個學期讀完。”懷保攥著錢,細細地算著賬。於是,他每天早上買好一天的饅頭——六個。早上,吃一個饅頭,喝一碗稀飯;中午,去食堂盛一碗免費的湯,和著三個饅頭吃;剩下的兩個饅頭,就是晚餐。這樣一天居然隻要1.8元。但是一個月下來,他常感覺體力不支。
在信念和毅力的支撐下,楊懷保進入了緊張的高三。
勉縣一中附近,黃燦燦的油菜花開了,小麥也成熟了,微風送來淡淡的麥香。這耀眼的景色吸引著三五成群的學生前去觀賞。看著喜人的油菜和小麥,楊懷保計上心來。
“爸,我們可以去幫別人收割油菜和小麥!”懷保跑回學校,欣喜地把這個想法告訴正在掃地的爸爸。
“對啊,兒子,等你放學了咱們一起去。”爸爸聽了眼睛一亮,移動著有點沉重的腿,掃得更起勁了。
不久前,爸爸在建築工地打工時被鋼筋砸傷膝蓋,因為缺錢未到正規醫院治療,落下了後遺症,喪失了幹重活的能力。懷保幫爸爸在學校找了個掃地的工作,毅然承擔起高中繁重的學業和照顧父母、弟弟的責任。
朦朧的夜色下,小麥地裏,懷保和爸爸揮舞著鐮刀將一壟一壟小麥割倒,懷保把它們打成捆,一捆一捆地背到地頭上。從下午放學一直幹到淩晨一點多,父子倆終於把這片小麥收割完了。
“爸,我們一晚上掙了60多元錢呢!”第二天拿到工錢後,父子倆喜作一團。
從此以後,楊懷保白天上課,課餘幫爸爸打工。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高考前兩個月。苦難是一所學校,楊懷保學會了自強不息,戰勝逆境。
2003年9月,楊懷保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湘潭大學,成為村裏的第一個大學本科生。
帶著家人上大學
2003年9月,揣著暑假打工賺來的1200元錢,楊懷保跨進了湘潭大學的校門。
軍訓結束後,口袋裏隻剩下200元錢生活費,曾經多次侵襲他的生存危機再次向他逼近。
一天,學校勤工儉學部張貼出一個通知:某檳榔公司要招聘一批學生推銷檳榔。楊懷保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立即趕去領回了20袋檳榔。
20袋檳榔一個中午就銷完了。楊懷保欣喜不已。
從此,他開始了大學的兼職生涯。課餘賣檳榔、做家教、當推銷員……盡管,每天都是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到寢室,但他卻看到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