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說錯話要會巧妙改口(2)(1 / 3)

一般情況下,主動與對方握手,表示友好、感激或尊重。在別人前來拜訪時,主人應先伸出手去握客人的手,用以表示歡迎與感謝。主、客雙方在別人介紹或引見時,一般是`主方、身份較高或年齡較大的人先伸手,藉此表示對客方、身份較低的或年齡較輕者的尊重,握手時應身體微欠、麵帶笑容或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表示對對方的敬意。

除去握手的禮儀不說,伸出手還有很多重要的原因,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往往伸出手就代表著自己有事或者有話將要告訴大家,這個時候對方往往會停下手中的工作,專心於你的話題。

像我們高興的時候往往會比出“勝利”的手勢,而當我們與對方溝通出興奮的事情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的鼓掌,這也是對別人的一個肯定。

在交流的過程中,即便是做手勢,也是有其中的規則的,如果手勢做得太誇張,往往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如果自己的手勢做的太過於細微,對方又不見得會注意到自己。

所以,手勢應該做到大方得體,在溝通的時候也應該要謹慎小心。不要讓自己的手勢跟不上語言的節奏。

而在溝通過後,往往手勢的作用就明顯了,隨意的伸出手,和對方碰一下手,這個時候就是告訴大家,可以離場了。

如果有事情要問大家,那麼也可以伸手告訴對方:“你們現在該聽我說了。”

在蔡康永的節目中,他常常會坐著開場,而在嘉賓到位的時候他鼓掌歡迎,之後自己有話要說的時候又會比出手勢,談話高興的時候他會不自覺的鼓掌,而當嘉賓離場的時候,他會去主動和嘉賓握手。這就是蔡康永主持節目的規則,隻要學會了這些規則,就自然不用害怕與人溝通不當了。

4.你的笑點高,就不要講低笑點的笑話

語言是人們平時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言語畢竟不是思想,由於人們的語言修養不同,所以,就算是同一思想的人,有人對事物表達的很清楚,也有的人表達的就讓人聽不明白。

比如,有些人的語言含混不清,措辭不當,空話連篇,丟字少詞,文句鬆散,句子結構別扭,用了土語方言等,都有可能導致信息傳遞不準或錯誤。

而為了連貫前後話題的意思,很多人就選擇用笑話來打開大家說話的僵局。不過,並不是任何笑話都適合聽眾的。笑話的好壞是和我們的所處的位置環境、人們的思考理解能力有著直接關係的。

在我們正常人的思想中,沒有話題的時候就應該去講故事或者講笑話,往往是自己心裏有什麼就會說什麼。從來不會去顧及這個內容是不是真正的適合大家此時此刻來享用,一個好的笑話往往能在任何場合都通用,不過,這對於人們的思想來說卻不是完全靠譜的。

在蔡康永的節目中,他往往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一個故事,然後引得大家陣陣發笑,但是,很多人會問了,他講的笑話真的那麼好笑嗎?

其實,蔡康永講笑話是分人的,對待一些高笑點的人,他往往會講一些高笑點的笑話,從而迎合上大家的步伐。而對於一些低笑點的人來說,蔡康永也許隻是不經意的說幾個字他們就會笑,這個原因就是他能分清楚講笑話的度。

對於低笑點的笑話來說,不見得每個笑話都能贏得觀眾的掌聲,可是,畢竟事無絕對,也有些人偏偏就是低笑點的一族,所以,麵對一些小的問題,他們往往也會大笑不止。

不過,這類人畢竟也是少數,在社會中,往往是高笑點的人不少,低笑點的人也很多的。所以,麵對著高低的笑點階級,人們往往會在交流之前先做一下功課。我們都知道,綜藝節目每期請的嘉賓不同,但是主持人卻依然能和對方侃侃而談,這都是在節目前做了功課的功勞。

事先了解對方的性格,知道對方是喜歡笑的一族,還是沉默一族,之前我們說了,麵對沉默一族不能開玩笑,因為這是犯了社交大忌的事。而麵對笑點低的一族,也不見得笑話的種類就要繁多。

所以,在社交溝通之前,應該先了解對方,如果對方的笑點高,那麼低笑點的笑話對他們來說往往是不管用的。所以要盡量避免走進這個誤區。

就好像,一方的笑點很高,而你偏偏對她說:“你這皮膚白得和饅頭一樣!”這絕對不會引對方發笑,反而還會變成你吃槍子的借口。

像蔡康永一樣,分場合、分嘉賓的去講笑話,這樣一定會讓自己事半功倍。

說話是否精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抓住了關鍵,是否說到了點子上,是否能打動聽眾。聽眾最喜歡的是有啥說啥,直來直去。對於那些空話套話,他們不但不願聽,甚至覺得是受精神折磨,是浪費時間。

何琳和一個朋友約定在商場見麵,由於很久沒見,兩個人覺得很生疏。

為了打破僵局,何琳先開口說:“妮妮,你最近沒出來逛街呀?”

妮妮說:“最近沒有,沒什麼時間啊!”

何琳開玩笑的說:“你是準備冬眠吧?”

妮妮本來就是那種笑點很高的人,對於微小的玩笑她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於是,這一句話就被她自然忽略了。

兩個人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何琳沒辦法,隻好先拉著妮妮去逛商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