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人人都有,然而如何與眾不同,讓人眼前一亮?呼喚創新不是一張空頭支票,“嶄新創意”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塊橡皮擦
美國佛羅裏達州有一位窮困潦倒的畫家,名叫律蒲曼,他畫的畫沒有多少人欣賞,即使賣了出去也得不到幾美元。因此,他一日三餐都難以維持,繪畫的工具簡陋不堪,僅有一塊舊畫板及一支削得短短的鉛筆。有一天,律蒲曼正專心致誌地繪畫,要修改時卻找不到橡皮擦。好不容易找到一塊,擦去了需要修改的畫麵後,卻又不知道把鉛筆放到何處了。他找得滿頭大汗還未找著,自然惱怒不已。但他從中吸取教訓,把橡皮擦與鉛筆用絲線綁在一起,這樣可以避免兩者分離難找。但這種方法不牢固,使用一會兒橡皮擦就掉了下來,很不方便。
律蒲曼決心弄好這塊橡皮擦,試了多種方式,幾天後終於想出一種妥善辦法。他剪下一塊薄鐵片,把橡皮擦和鉛筆末端繞包起來,再壓兩道淺溝,這樣兩者就連接得很緊了,使用時再也不會掉下,給繪畫帶來很大方便。
這一件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卻給律蒲曼帶來一個發財的機會。他想:今後的鉛筆若都能帶著橡皮擦,定會受畫家、學生的歡迎。他越想越覺得此事很有前途,於是,就給這一項“創造”申請專利。
律蒲曼向親戚借來幾十美元到專利局辦理申請手續,很快得到確認,不久雷巴鉛筆公司買下了這項專利。律蒲曼一下子獲得了55萬美元專利轉讓費。對於一個連買鉛筆都困難的窮畫家來說,這筆收入是十分可觀的。財富箴言:律蒲曼的意外收獲給人們啟示,在茫茫商海中,每個遊泳者都是平等的,隻要善於掌握遊泳技巧,定會成為遊泳高手。
罵出來的發明
1986年,美國有十大發明,其中一件是我們日常使用的便箋。這種便箋的紙用不太黏的膠黏在一起,使用時稍一用力便可撕下來,是辦公室裏必不可少的書寫用具。
說來非常有趣,這一發明竟是由“失敗”而被罵出來的。發明便箋者原在一家生產膠水的公司研究合成膠,可搞來搞去,研製出來的膠總是不黏,經理為此將他狠狠罵了一頓。但他不服氣,賭氣說不黏的膠也會有它的用途。經理被他如此頂撞,又將他臭罵了一通。發明者卻越罵越來勁,下決心要將經理認定的“廢膠”變成有用的商品。
為了實現這個反常規的念頭,他在特殊對象的特殊要求上苦苦求索,終於有了新創意:用“廢膠”黏合辦公用紙!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己花錢做了許多小本子,又把這些小本子送到幾十個經理的手中。幾個月後,用過那些本子的經理居然一個個找上門來,問還有沒有“方便本子”。事實證明,“方便本子”很有開發前景。發明者根據人們的不同習慣、愛好,設計了好幾種顏色、規格的方便本子,一推上市場,立即風靡全世界。這個發明,實質上是“逆向思維”的產物。一般的人,都認為膠水一定要黏才行,但便箋發明者卻從“不黏也有用途”的觀點出發進行反向思考,結果適應了人們的其他需求。
財富箴言:將問題反過來想一想,有利於擺脫習慣思維,激發創新思想的產生。
摔出個明白
從前,有一位小朋友,一次走路沒注意,踩在別人丟在地的香蕉皮上,一下摔了個仰麵朝天,引來路人一陣哄笑。後來,這位小朋友長大了,成了一名出色的工程師。
有一天,這位工程師又回憶起小時候踩著香蕉皮滑倒在地的情景,心裏突然冒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香蕉皮那麼滑呢?為什麼其他水果皮,例如梨子皮、蘋果皮就沒有那麼滑呢?”他是一個喜歡尋根究底的人,也是一個喜歡實踐的人,於是,他拿起一塊香蕉皮進行研究。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塊香蕉皮是由幾個薄層構成的,層與層之間鬆弛,含有豐富的水分。正是香蕉的這種結構使它變得十分滑溜。
這位工程師由此敏銳地意識到,如果把這一原理運用到工業生產中去,一定會出現奇跡。
經過反複探索,這位工程師終於找到了與香蕉皮結構類似的物質,一種是石墨,另一種是二硫化鉬。又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發明了二硫化鉬潤滑脂,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
財富箴言:對生活中一些尋常的現象,不可讓它輕易地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溜掉,而要認真地問一個“為什麼”。
突發奇想
地球儀作為教學用具或軍事家、政治家的必備工具早已流傳於世。但月球儀至今還鮮有人知,因為它問世才幾年時間。
英國班遜有個七旬高齡的退休老人亞瑟·華特遜,想在退休之後還搞些創造發明,既是為社會做貢獻,又是為增加個人收益。
一天,亞瑟在家看電視上播放的有關月球探險的節目,節目主持人在介紹月球的情況時,不斷將手中的月球平麵圖打開來展示給觀眾,顯得很別扭的樣子。這時,亞瑟突發奇想,產生了製作月球儀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