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致和,行方思遠。
——字嚴
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
——《清詩鐸·趁早歌》
讀書如行路,曆險毋惶恐。
——《清詩鐸·讀書》
立誌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孫中山
努力向學,尉為國用。
——孫中山
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孫中山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隻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孫中山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學則殆。
——陳獨秀
讀書應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魯迅
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隻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
——魯迅
隻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麵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隻將課內的書抱住。
——魯迅
學習專看文學書,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都無足輕重,後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
——魯迅
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麼“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魯迅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並不見得好。
——魯迅
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餘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幹的,也要泛覽。
——魯迅
不動筆墨不讀書。
——徐特立
我讀書總是以少為貴,從不貪多。不怕讀得少,隻怕記不牢。
——徐特立
讀書人不一定有知識,真正的常識是懂得知識,會思想,能工作。
——徐特立
學習要注意到細處,不是粗枝大葉的,這樣可以逐步學習、摸索,找到客觀規律。
——徐特立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知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青年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
——朱德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毛澤東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毛澤東
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
——毛澤東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采取這種態度。
——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周恩來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華羅庚
抓住自己最有興趣的東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
——華羅庚
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華羅庚
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所謂天才,實際上是依靠學習。
——華羅庚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華羅庚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
——郭沫若
多讀名家著作,多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同樣是必要的。
——郭沫若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隻怕一曝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