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玉濁——顧良玉篇(1 / 1)

外麵依稀傳來幾聲雞啼,我從案上慢慢地直起身來,伸手一摸,背上果然添了一件棉袍。再看案上的紅燭,已然快要燃盡了。我推開窗,屋外的寒氣讓我漸漸清醒過來,遠處霧氣重巒,天還隻是蒙蒙亮。

五年多了,不知道霜若在宮裏可還好?聽說她生了四阿哥,想必過得很好。其實,早在她送我離開那天,我就明白了,她早已屬於宮廷。應該說,她從來就屬於宮廷。

第一次見到她時,我剛中狀元奉召入宮赴宴,宴席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談笑風生,偶爾也能和皇上說上兩句話。興許是第一次麵聖太過緊張,一旁的探花向我使了個眼色,我才看到那一桌上有女眷。

奇怪的是,那一次我第一眼看到的並不是隆妝麗榮的十公主,而是她。她處處笑臉迎人,可眼中卻透著一絲落寞。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隻有我才能發現她的落寞。

後來,她被貶出宮思過,而我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兩個同樣驕傲而又同樣落魄了的人朝夕相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我們之間居然有了一種心靈相通的感覺。她懂我的落魄,我卻懂得她淡漠下的不甘。

離開十三行前,她終於像我提出了要求,他讓我向她提親,這樣她就可以借著皇上的承諾而不必一入侯門深似海,而我也可以借著恭府的勢力重返京城。

她是那樣的冷靜,讓我懷疑那曾經的情愫是不是我的錯覺。也許也就是這樣的懷疑,鑄成了我的不幸,造就了她的幸運。

我輕易地相信了羽若,這也許是因為我不明白她們姐妹間的恩怨,但如今看來,我隻是不想走那條路。而她,如果真的走上了那條路,也早晚有後悔的一天。

之後我同和、福二府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為了要挾她,我利用了我和羽若的關係。我不得不這麼做,而她也自然能夠見招拆招,直到把我們逼上“絕路”。

她不動一刀一劍,不卑節折腰,隻是幾句話,就讓我和羽若無路可退。也就是那一次,讓我知道自己在她麵前是多麼的愚蠢。

當我和查士在宮中相逢,與她在亭中品茶之時,我們不約而同地談起當年在是三行的日子,我才明白,悔恨也罷,不甘也罷,我們都回不到當初了。

也許當初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我們三人離開大清,遠離宮廷,開始新的生活。

和、福二人被除,我也自然被貶謫,而這一次與上次不同,應是永生不能步入了朝堂了。

當我把朝服交還給吏部的官員時,我暗自長舒了口氣。步出大門時,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我忽然笑了,從幼時進私塾至今,似乎還從沒這麼放鬆過。

霧氣漸漸淡去,遠處的山巒也越來越清晰。那一年從十三行回京,我在京郊的山裏住過一段時日,每日清晨無事也常常這樣憑窗遠眺。那裏的山景遠比這窮鄉僻壤來的壯闊,可看起來卻有一種壓迫的感覺。

“良玉,天這麼涼,你也不加件衣裳。”楚秋輕輕地推開了門,端了碗熱粥過來。

我微微苦笑,她怕是一夜沒睡,一直盯著書房的動靜:“秋兒,你過來看看,這兒是不是比京郊還開闊上許多?”

“變了的不是景色,是人心。”她微微一笑。

楚秋話音未落,我就愣住了了。那一年,在一輛狹小的馬車裏,她嚐了口芙蓉糕,涼薄地道:“走味兒的不是點心,是人心。”

是啊,人心易變,如今的顧良玉有嬌妻、美酒、詩書足矣,而叱吒風雲的朝堂和風波詭譎的宮廷就留給那些不知恬適為何物的人吧。

“怎麼了?”楚秋輕推了我一下,我又看到她眼中那淡淡的猶疑。

我微微一笑,輕擁住她,眼眶已經濕了:“秋兒,咱們再起一間房子,不走了,這輩子都不走了。”

“宮裏不是傳話出來,說要跟你挪個地方麼?”她怯怯地問,我知道,她也是不想讓我接受的。

“不走了,咱們就在這兒好好過日子,把翼兒養大成人。”我感慨地道。

“爹爹,娘----”

“翼兒---”我和楚秋不約而同地道,將兩歲的幼子抱在懷裏。

我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這才是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