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普敦始建於1652年,原為東印度公司供應站駐地,是西歐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據點,故有“南非諸城之母“之稱,長期是荷蘭、英國殖民者向非洲內陸擴張的基地。現為立法機關所在地。
開普敦是開普敦都會城區的組成部分、西開普省省會,開普敦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南非國會及很多政府部門亦坐落於該市。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彙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蘭開往東非、印度和亞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歐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在約翰內斯堡的建立及在德蘭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
開普敦號皇家郵輪,開普敦最豪華的郵輪。
郵輪的甲板上,269愜意地躺在一張躺椅上,喝著飲料,一邊打開手提電腦查詢著。
在269的手提電腦上裝備了人工智能係統,可以和269進行互動等。
269說道:“查找,簡化版開普敦曆史。”
手提電腦上立刻出現了一排排文字。
******
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巴托羅繆·迪亞士(bartholomew diaz)首次於航海日誌中描述到開普敦這個地方。
第一批到達此地的歐洲人是1486年由迪亞士帶領下到達的。其後,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在1497年開發由歐洲直達亞洲的航線中途到達此地。
開普敦與歐洲開始緊密聯係始於1652年。荷蘭船長讚·範裏貝克(jan van riebeeck)與其他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職員獲派遣至該地建立一個轉為遠航亞洲的途經船隻提供補給的中途站,他們的三艘船隻於1652年4月6日抵達。
首次出現亞洲人遷居非部南部始於1654年,這些移民都是被荷蘭巴達維亞最高法院(dutch batavian high court)放逐到非洲的。
1679年,荷蘭首位派駐總督的西蒙·範德斯特爾(simon van der stel)到達開普敦,替代範裏貝克成為當地領導者。
隨著外地移民的不斷增加,直至1754年開普敦的外來人口已達5,510名歐洲人以及6,729名奴隸。但在1780年,英國和法國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戰爭,而作為法國夥伴的荷蘭也加入了戰事,故此法國派出了一小支軍隊到開普敦作防衛之用。但其後軍隊於1784年被撤走,而法國在1795年更入侵荷蘭,令荷蘭東印度公司陷入極嚴重的財政危機。當時,建立荷屬巴達維亞共和國的荷蘭王子(prince of orange)出逃至英國尋求保護。這件事卻為英國帶來了一個重大的成功契機。在當時,新聞傳播並不發達,歐洲的新聞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傳到非洲。故此,開普敦的首長對歐洲情況並不清楚,隻知道法國奪去了荷蘭一些土地,所以荷蘭有可能會在戰事中改變立場而已。就在此時,英國軍方帶著一封聲稱由荷蘭王子所撰的授權書信要求在開普敦駐軍以作保護之途。正與開普敦官員爭論是否應該相信他們之際,英國就突然發動“梅森堡戰役”(battle of muizenberg)成功占領開普敦,並隨即宣布開普敦成為自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