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1 / 2)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時間:1905

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這個導致清朝帝製覆滅的全國性革命浪潮,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並不是突然發生的,它有一個醞釀、形成的過程。

晚清形勢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後,維新派受到重大挫折,維新救國之路基本上被堵死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失敗了,中國又回到了萬馬齊喑的局麵。但暫時沉悶的表象之下孕育著一股更大的力量,“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新的革命風暴就要到來了。

義和團運動之後,清政府推行所謂的“新政”,興辦學堂和鼓勵留學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內容。新式學堂出身或留學歸來的學生接受了“西學”“新學”的熏陶,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些人成了新的革命力量。

興中會成立

早在光緒二十年(1894),孫中山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政黨組織,是中國“立黨之始”。第二年,孫中山準備在廣州舉行起義,因事泄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光緒二十二年(1896),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駐英公使館誘捕,後經營救獲釋。此後兩三年,孫中山在歐洲考察,並與歐美各國進步人士接觸,思考中國的革命前途,確立了三民主義的主張。光緒二十六年(1900),孫中山又組織、領導了惠州起義,不幸失敗,孫中山再度逃亡國外。此後數年,孫中山來往於日本、越南、檀香山(今美國夏威夷)、美洲等地,宣傳革命,發展興中會組織。

革命團體紛紛成立

除孫中山在國外較早創建的興中會外,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革命團體還有湖南的華興會、湖北的科學補習所和浙江的光複會。

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在長沙正式成立,公推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華興會的創建者黃興是當時最有威望的革命領導者之一,在他和其他成員的努力下,華興會成員發展迅速,其會員絕大多數是從日本留學歸來和在國內學堂畢業的知識分子。

華興會對湖北革命運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宋教仁在華興會成立後,來到武昌,與其他同仁積極籌備成立科學補習所。7月3日,武漢軍、學兩界30餘人集會,科學補習所正式成立,呂大森任所長,胡瑛任總幹事,宋教仁任文書。

科學補習所是湖北最早的重要革命團體,它活動的重點一開始就放在新軍方麵,並作為經驗保留下來,形成20世紀初湖北地區革命運動的一個傳統。這也是後來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發的原因之一。

當兩湖地區革命組織相繼創建並積極開展活動時,江浙地區的革命黨人也積極聯絡會黨,策劃革命活動。光緒三十年(1904)冬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團體光複會,蔡元培任會長。光複會成立後,勢力迅速擴張到浙江等省。

此外,國內各地還陸續成立了其他一些具有革命傾向的團體和組織,如上海的旅滬福建學生會、對俄同誌會、上海青年學社,安徽陳獨秀等人組織的勵誌學社,廣東朱執信等組建的群智社等。國內革命團體的大量湧現,預示著民主革命的高潮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