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從未離開過龍門山,在她有記憶以來,外婆一直是呆在山中的,她能去哪兒?會去找誰?她不知道,唯一的線索就是紙上所寫的“釣魚台”。於是,她向父親辭行,不敢說去釣魚台,怕把父親嚇呆,隻是說想去尋外婆。那一天,父親龔漢海坐在廳中的藤椅上,六月的天躁熱的厲害,父親的額頭起了汗珠,不知是因為熱的緣故,還是擔心她的遠行。當時廳中還有二娘程玉燕,她不冷不熱地說:“阿瑾啊!你不會武功,你這一走,不是讓你爹擔心嗎?”
程玉燕如此一說,龔漢海的眉頭皺得更緊,龍門山的師兄弟全知道,龔瑾雖名為大師姐,卻自小不好習武,除了會一點打坐和輕功以外,連提把劍也吃力。有一年,山中舉行武藝切磋,每個師兄弟都要參加,然後讓兩位掌門點評,以便更好的促進武學。龔漢海知道這個女兒的武功基礎,所以特意讓她與剛入門不足百日的小師弟切磋,滿以為女兒會勝,然後說些讓小師弟跟著大師姐勤練武功、讓大師姐提攜的場麵話。所以當小師弟三招將龔瑾手中的劍打落的時候,不要說是龔漢海,龍門山的所有人也全不相信。而這件事,也一直是龍門山的笑談。
龔瑾小心翼翼道,“爹、二娘,我想去一趟鹹陽,鹹陽有外公的祖屋,聽嬤嬤說過,外公外婆是在鹹陽成親的,說不定外婆去了鹹陽!”
程玉燕皮笑肉不笑,“鹹陽?我說阿瑾,你知不知道鹹陽離我們龍門山有多遠?你去嬤嬤那兒,隻不過隔著一座山,你爹都放心不下,讓恒兒與雪兒陪著你去。這鹹陽少說也隔了幾座山、幾條河,你這一去,沒有一年半載也是很難回來的,你想要你爹派多少人保護你去?”
龔漢海看龔瑾不語,心內歎了口氣,他知道這孩子脾氣倔,象她娘,她認準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頭,隻得道,“阿瑾,你去鹹陽,爹確實放心不下,路途遙遠,門中也派不出人,這樣吧!我修書一封,捎給你雲伯伯,讓他鏢局派人沿途保護你,好不好?”
龔漢海所說的雲伯伯,便是風行鏢局的雲思茅,他與龔漢海是姑表親,所開的風行鏢局在江湖上很有名氣。龔瑾小時候曾見過他,聽父親提議,便同意了。
第二天,龔瑾在魯汩平的護送下啟程,魯汩平是龔漢海所收的第二個徒弟,因入門比龔瑾晚,故他雖比龔瑾年齡大,依然須喚龔瑾為大師姐。龔漢海共收有七名弟子,他自立門戶時,龔瑾已有三歲,按照武林規矩自然龔瑾是他的第一個徒弟。魯汩平、候輝恒、閔雪涵均是窮人家的孩子,為能填飽肚子,他們的父母便送他們上山學藝,其實是無能力撫養隻有將他們遺棄在龍門山。那個時候魯汩平最大,已滿七歲,候輝恒五歲,而閔雪涵隻有四歲不到,他們的學名也是龔漢海為他們取的,所以他們對師父龔漢海非常尊重。魯汩平學武資質不如候輝恒與閔雪涵,但他卻很勤奮刻苦,加上為人敦厚、穩重,水龍門的師兄弟對這個二師兄弟非常敬重,龔漢海也很倚重他,山中的大小事務都交予他處理。風行鏢局離龍門山不太遠,不到一日的腳程便到了,魯汩平將龔瑾安全送到風行鏢局,便向雲思茅告辭,回去向師父複命,留下龔瑾在鏢局。
雲思茅一如龔瑾記憶中的慈眉善目,他草草看了龔漢海寫給他的信,抬頭和藹笑對龔瑾,“瑾兒,你爹信上提及你要去鹹陽尋訪你外婆蹤跡,你確定你外婆就在鹹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