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又見高衙內
武重世對高俅的認知不過借助一部《水滸傳》,即使在宋史上讀到過此人,就是兩三句話的事,根本沒留下什麼印象。好奇心驅使,從張三峰背後轉出,想好好看看此人。
眾護衛每人一盞燈籠,照得大街方圓數丈內亮如白晝。武重世眼中的高俅,年不過四十,身高按現在的說法,少說也在一米八零以上,白淨麵皮,一對濃眉之下,雙目炯炯有神,頜下隨風飄著三縷長過尺許的胡須。頭上頂盔,身披紫色戰袍,腰間掛著寶劍,手中提著一根不知什麼皮做的鞭子。
高俅從容溫雅,絕沒有影視劇中非橫跋扈,一看就不像好人的氣色。麵對如此器宇軒昂的高俅,武重世不由產生幾分自慚形愧的感覺。
好人才有好貌,隻怕《水滸傳》對高俅有些醜化了。
武重世打量高俅的同時,高俅也注意到了他。武重世借助道濟的幫助很快學會走路,身高卻沒什麼變化。一個如此矮小的娃娃走到自己近前,高俅很是嚇了一跳。
“真人,如此樣的——人物,下官倒是第一次見到。”張三峰帶來的人,高俅不能不給他留麵子,硬生生將貶低的話咽下去。
“高太尉,這是小徒……”張三峰想了半天,才想到他根本還不知道武重世的名字。
高俅對此也沒在意,隻是萬分好奇道:“我的真人,你真是真人呀,從哪裏收到這般樣的徒弟,下官確實開眼了。”言下之意已有些輕薄。
武重世剛剛對高俅產生的好感蕩去了大半。你不就是小混混出身,靠踢得兩腳好蹴鞠才獲得如此高官嘛!比我這靠著苦讀寒窗的大學生差的遠了。武重世雖對高俅不屑一顧,但現在是北宋宣和年間,高俅炙手可熱,不敢太得罪於他。“哼”了一聲,翻翻白眼,退到一邊。
高俅也看出武重世目光中的不善,笑著道:“真人,你這徒弟人小脾氣卻大哩!”
張三峰躬身道:“這都是貧道失於調教,請太尉恕罪。”
“哪裏,哪裏,真人如此說,這不是折殺下官嘛!”高俅連連擺手,滿臉的誠惶誠恐。
武重世對高俅這一番表現很是奇怪,就像所有政治上的暴發戶,高俅也應該是眼高於頂的人,何以會對張三峰這樣一個老邁的道士禮敬有加?
翠兒生在長在這個時代,又長年呆在駙馬府,也許知道一些底細。武重世想從她哪裏尋求答案,轉過臉時,卻見翠兒不見了。
人以類聚,高俅和蔡攸出身雖然有絕大差別,愛好卻十分相似。眠花宿柳,鬥雞走狗,閑暇時總是聚在一起無所不為,因此高俅去駙馬府的時候也非常多。翠兒長的模樣好,獲得侍候他們的機會就多。今晚剛一見到高俅,翠兒不由大驚,生怕他認出自己,趁著高俅和張三峰談得投機,轉身就跑。
四下警戒的眾兵士,見高俅和道士很是想與,也就沒有去為難她。
翠兒跑得沒影了,武重世正在失望。突聽得街口處,翠兒的聲音疾呼:“放開我,放開我,你這惡棍……”
難道她遇到駙馬府追蹤的人了?武重世沒顧及他因此也會暴露,馬上向街口跑去。
一眾小廝模樣的人正圍著兩個人。翠兒被一個錦袍貂裘的少年緊緊抱著,正在努力掙紮。“小娘子,長得還怪可人意的,跟著我不比跟著道士吃糠咽菜強。”他把嘴巴貼到翠兒的臉上就去吻:“親一個,嘔,親一個……”
不是駙馬府的人。武重世放下心裏,指著圍觀的眾兵士,學著他們應該具有的腔調,大聲道:“吃糧當兵,吃糧當兵,你們眼睜睜看著惡棍欺負良家少女,為何不去相救。”
領頭的兵士是認得武重世的蘇小五,沒好氣回答:“救她?隻怕救不下她,我的腦袋倒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