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師父麵對了,我正好問他。
“師父,我看到一些東西,你說對不對?”
我把我知道的,給他一一列舉了!
“盜墓是個古老的營生,從很早就開始了。
曆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塚,距今約3600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掘開的古墓中得到一顆玉印,上刻十字,當時沒有人認得。
中國曆史上,很多大的盜墓事件,都發生在洛陽長安一代,這裏是古代王侯建都最多的地方。
比如河南洛陽城自古以來文化悠遠,曆史上曾為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心。
時至今日,洛陽名聞天下的“洛陽三寶”,就是龍門石窟、白馬寺和“洛陽鏟”,其中前兩樣都有極好的聲名,而獨獨這第三樣似乎並不光彩,因為它是一種盜墓工具。
洛陽城盜墓風行,主要源於洛陽自古以來的厚葬之風。自古以來洛陽達官貴人講究厚葬,而且往往異常重視墓穴的修建,隨葬頗豐,以致於洛陽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詩人王建曾這樣形容洛陽墓葬稠密:
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
堆著黃金無買處。
也正因如此,洛陽盜墓之風自古盛行,而曆代盜墓者也是能人輩出。
除了洛陽,中國的關中,曆代建都也是很多的,這裏也是盜墓重災區。”
師父在微笑,在點頭。
我大膽繼續,這些我道聽途說的東西,全部都倒出來。
“幹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仗地大幹;
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
民間盜墓者受各種限製,他不可能帶著現代大型工具去盜墓,連個洛陽鏟還得想辦法拆開“藏起來”,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絕招。他要想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要想各種辦法,有些是很精妙的。”
“近代有人,把盜墓的古代門派總結為四個門派,師父,你說對不?”我問道。
“哪幾個門派啊,我沒有聽說過啊?”師父笑了。
我嘿嘿笑了,馬上晃動手裏一本暢銷書,說道:“這本書,你看,他們把盜墓分為四個門派,嘿嘿,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
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
大家有說法,叫做“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師父哈哈笑了,“有意思,繼續說!”
“好,我繼續,這是近人說的,也許還是有道理的,是不是?”我在拋磚引玉。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
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
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隻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隻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
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隻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
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歡與人合作,但獨幹有困難而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下的小團體。
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