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放養模式也讓小安越發調皮的沒有邊緣了。一天早晨,小安和弟弟一塊兒去上學。小安走在前麵,弟弟走在後麵。
忽然,小安從手中扔出了什麼東西,然後又忙撿起來,向弟弟炫耀道:“今天運氣太好了,看,我拾到了十塊錢。”
其實,這一切早被走在後麵的弟弟看得清清楚楚。
“哼哼,我都看到了,別騙我了,那是你自己扔的,還想哄我。”弟弟得意地說道。
小安見自己這一招“瞞天過海”之計被識破,並被弟弟當麵揭穿,尷尬極了。連忙說道:“好弟弟,你別說,到學校給你買冰糖葫蘆。上次爺爺就給我買了,很好吃……”
經過一番苦勸,好不容易才哄住了弟弟,弟弟答應他暫時為他保密。但小安心裏還是有些不踏實,總是有些膽怯,畢竟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可是,當零食吃到嘴裏時,倒把什麼膽怯全忘了。
中午回家,媽媽說錢少了十元,問有沒有人看見。小安摸了摸兜裏僅存的五元錢使勁向弟弟使眼色。可弟弟卻似沒有看見一般,最終還是出賣了小安。
小安不得不交出僅剩的五元錢,並承認了錯誤,低下了頭。
“嗯,好了,不許再有下次了。知錯能改,還是一個好孩子,出去吧。”媽媽對小安說完,又接著忙她的去了。
小安驚奇:媽媽何時變了樣?怎麼這麼就輕易的就放了他?又看了看準備幸災樂禍的弟弟,眉毛一挑,頭一甩,走了。隻有弟弟在那裏一動不動,目瞪口呆,似若呆鳥……
小安和弟弟的驚奇是不無道理的,這就要說到他們的爸爸媽媽了。
小安的媽媽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媽媽。她初中畢業,當時學習成績在班裏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因為家裏兄弟姐妹多,貧寒的家庭加上父母的重男輕女。小安的媽媽最終初中沒有畢業,就因姥爺不給交五塊錢的學費而退學了。姥爺一直的思想是養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人,還不如趁現在沒有出嫁,先幫家裏幹點活。當然,主要還是因為那個年月太過於貧窮了。就是小安的小舅考上了大學,姥爺也是因為交不起學費,最終小舅與大學失之交臂,就是現在,小舅依然對姥爺心存芥蒂。
小安的媽媽經過村裏人的牽線嫁給了小安的爸爸,當時爸爸家裏也隻置辦了那個時代所謂的三轉中的一轉——自行車。縫紉機還是在小安出生後才置辦的。這也看得出小安爸爸的家境也是非常普通的。但聽小安的奶奶說,小安的爸爸那會兒還是有人喜歡的,就有個姑娘賴在他家裏不走,說是非他不嫁。可惜兩家太近了,結果還是不得不散。這才有了小安媽媽的位置。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小安三歲的時候,小安的爸爸不幸從樹上摔了下來,折了左腿。自此以後便落下了殘疾,走路時便一瘸一拐的,和常人稍微有點不同。
在那個時候,小安的爸爸是極度的消沉,每天煙是一根接一根的抽,也染上了喝酒的毛病。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小安的媽媽從此默默擔下了家裏生活的重擔,悉心照顧著受傷的父親,同時還要照顧年幼的小安。因為小安的爸爸不能夠幹很重的活,所以小安的媽媽幾乎不讓小安的爸爸幹任何的活路。久而久之讓小安的爸爸養成了不愛動手幹活的習慣。
生活的逼迫也讓小安的媽媽成為一個極為獨立有擔當的女人。她也變得極為的節儉,就拿給兩個兒子賣衣服來說吧。她想讓他們穿的好一些,可又舍不得花太多的錢,因此拿好了衣服總要和別人講半天的價。其實也就是為了一兩元錢。再拿乘車來說,從小安的家到縣城得四元錢。春運時就漲到了五元。從縣城到離小安家遠一些的車站也是要五元錢的。可等小安的媽媽付了車費,卻又說:“這到車站才五元,而我又不到車站,怎麼也要五元?”要和售票員費半天的口舌。其實小安的家離那車站不到兩三千米的距離。
因此家裏丟了十元錢,對於小安儉省的媽媽來說,不是一件小事。得知是小安偷的,剛毅而堅強的媽媽肯定會大發雷霆,說不定還會痛打小安一頓。但她沒有這麼做,她選擇愛護她的兒子。因為她明白自己生活的艱苦,她不想讓兒子承受這些艱苦。可是因為平時自己的節儉,都沒給兒子買過零食,以至於兒子偷錢去買零食。這讓她深深的感到自責,感到愧疚,因此她沒有嚴厲的批評小安,更沒有打他,而是轉身流下心酸的淚水,心想著一定要給兒子好的生活,不再讓他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這一切小安和他的弟弟又怎麼能明白呢?他們依然在媽媽的保護傘下無憂無慮的成長。媽媽很少讓他們做家務活,很少對他們嚴厲,給予他們所有的愛,所有的自由與快樂。
也正因為這樣,小安才能在他的童年裏肆無忌憚的橫衝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