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淵王軒轅昊淵,率領三軍將士十萬眾,在此恭迎陛下及賀貴妃回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隨後,山呼聲,排山倒海的迎麵撲來,此起彼伏!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當喬姿終於適應眼前的光亮,睜開雙眼,看到的是三王爺軒轅昊淵,一身戎裝,帶著數以萬計的的士兵,列陣以待多時。

喬姿輕輕呼出一口氣,一直高懸的小心肝,總算是落了地。

他們一行人,總算是死裏逃生,否極泰來了!

而對於他們口中貴妃的稱呼,喬姿自然也是聽到了。

然而,經曆了幾番波折,一路下來,與軒轅昊弘同甘苦,共患難的喬姿,心思也在不知不覺中有所轉變。

大烈國帝君軒轅昊弘,對喬姿始終都不離不棄的情意,最終使得喬姿放下了心上的負累,願意敞開心扉去嚐試接納他。

然則,接納他,不代表就可以任他胡來。

可現下卻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這筆賬,喬姿遲早是要從大烈國帝君軒轅昊弘之處,討回來的。

情路漫漫兮其修遠,初嚐情滋味的人們啊,慢慢地上下求索去罷!

大烈國史書記載,弘帝七年,春。

左相之女賀氏,回歸烈國。賀氏乃奉皇命詐死,潛入敵國滄瀾。使離間計,至滄瀾國君臣反目成仇。

滄瀾國文成王姬偉澤,至此與滄瀾國國君姬耀熙決裂,文成王姬偉澤擁兵自重,占據滄瀾之東,自立為王。滄瀾國因此一分為二,陷入了內亂之中。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導致民不聊生。滄瀾國力耗損之巨大,三國鼎立之局麵,悄然改變。

弘帝八年,冬末。

文成王兵敗於墨水,含著恨而死。滄瀾國再度一統,結束了動蕩兩年之久的內亂。

弘帝九年,春初。

弘帝再度冊封左相之女賀氏為貴妃,獨得聖寵。後宮三千佳麗,自此如同虛設。

同年秋初。

賀貴妃誕下皇子霄,賀氏被封為後,其子霄被立為太子。弘帝為其遣散後宮。

弘帝十年,春。

滄瀾國國君姬耀熙得知中計,追悔莫及。不顧群臣反對,一力發動戰事。舉兵三十萬眾,突襲烈國馬陵。致使,邊城馬陵之地,百姓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滄瀾此舉引發眾怒,有學之士,紛紛上表弘帝,望其替天行道,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弘帝,欣然應允。

同年秋末。

弘帝響應百姓呼聲,興仁義之師,禦駕親征,率軍八十餘萬眾,東征討伐滄瀾。

弘帝十二年,冬至。

滄瀾兵敗,滄瀾國國君姬耀熙自刎於東海之淵。

滄瀾國自此歸為烈國版圖,疾風大陸三國鼎立的局麵被打破。

桓國上下,憂心天下大勢,整日惶惶不可終日,唯恐國破家亡,紛紛上表勸降。桓國國君大怒,斬殺勸降大將,將其頭顱懸於城門示眾。

因此,而引發眾怒。百姓紛紛叛逃烈國。

終於兩國再起戰端,淵王率軍討伐桓國,桓國國君擺八門金鎖陣對敵。

兩軍僵持半載不下之時,賀皇後獻上妙計,破奇陣,桓國滅!

自此,江山一統,天下歸烈。

烈國上下群臣,對於賀皇後的功過,一直褒貶不一,爭論不休,分歧極大。

因此,大烈國史書上記載,左相之女賀綺嵐,生得芙蓉貌,傷殘身,卻智謀過人,城府深深。

巧施妙計,滄瀾傾。暗中獻奇計,桓國滅。江山一統功過半。一朝入得君王側,後宮粉黛無顏色。

卻也被史官批注,賀皇後此人智謀超群,城府深深。手段毒辣狠絕。

因此,朝野上下,稱呼賀氏為毒皇後。

此稱呼,從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