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會“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女人會幻想“灰姑娘遇上王子”,可以說,這是人性,李彥也不能免俗。
但是他答應過唐茗月。
而且如今他正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成長,信心,底氣,實力與自身魅力,都在飛速地變化。無論是麵對財富,權勢還是美色,他如今都能保持一種更平和的心態。
所以,一切隨緣吧。
宋青瓷坐下之後,拍賣就開始了。
前期拍賣的都是華夏古代、近代、現代的藝術家的書畫作品,估值多在一百萬以內。但內行人都知道,這些都是前戲小菜,隻是拿來熱身的。
因此場內的反應隻是不溫不火,舉牌競拍的隻有一些實力有限的小買家,拍賣價最多也隻達到一兩百萬。
但隨著拍賣進程的推移,越是往後,拍賣的藝術品估值越高,拍出天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到了壓軸那幾幅名家大作的時候,才是隱藏的大買家紛紛出手的時候。真正的高潮好戲,也會在諸多豪客不惜萬金爭相競拍之時上演。
當然,一些藝術投資者不隨便舉牌競價,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水太深。
在所有的文玩投資中,書畫藝術品領域是贗品最多,造假現象最嚴重的區域。
在國內市場上,“沒有最高、隻有更高“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表象繁榮,背後卻暗影重重,不少拍賣公司從拍品征集、文物鑒定到圖錄出版、正式拍賣,存在虛假鑒定、虛報成交額、聯手做局、洗錢行賄等不法行為……
在華夏數千年書畫史中,贗品幾乎從未消失過。
一個重要的例子是,由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完成於1350年的名畫《富春山居圖》曾在寶島故宮合璧展出,這幅曠世巨作的後半部分《無用師卷》在清朝的時候被人敬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欣賞,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
但後來經過鑒定,此畫實為明朝仿品,並非黃公望真作。看看,華夏書畫“源遠流長”的造假曆史,連乾隆皇帝都要受騙。
以至於到了現代,華夏書畫在國際市場上,被整個學術界視為畏途——就連蘇福比與佳德等國際拍賣公司的拍賣圖錄上,都明確表達對所拍賣華夏書畫真實性“免責”。這個“國際慣例”,又被國內所有拍賣公司完整複製。
尤其是現階段的書畫藝術造假工藝極為高超,就連專家也無法幸免上當受騙。藝術品交易的一級市場畫廊及二級市場拍賣公司都無法保證藝術作品的真實性。
一旦在拍賣會上買到贗品,除了自認倒黴外,買家很難通過法律途徑挽回損失。
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哪怕是有實力,也有專家幫忙掌眼的大買家,在出手時也會慎之又慎。一般的看不準的拍品,他們是不會亂叫價的。
一個小時後,隨著多數拍品在此起彼伏的叫價聲中成功拍出,拍賣場裏的氣氛也漸漸火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