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切莫向第三個講起。”這全是自欺欺人的話,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別人對某事能守口如瓶,你可以給好朋友說,他也可以同樣地給他的好朋友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說”。

不能說的就不要說,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省一句話,就省下多少事兒。不僅工作中嚴肅的事情不能輕易泄露,生活中也是如此。誰沒有心事呢?可是千萬別輕易將自己的所想所思告訴別人。處理心事要慎重,因為心事的傾吐會泄露一個人的脆弱麵,這脆弱麵會讓人改變對你的印象,雖然有的人欣賞你“人性”、“真實”的一麵,但有的人卻會因此而下意識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麵被別人掌握住,有可能成為日後爭鬥時你的致命傷。

琳娜那時在部隊當文書,連隊的幾個幹部都比較喜歡她,也願意與她交談,或讓她替他們辦一些私事。尤其是連隊的副指導員,對她非常信任,有時把連隊領導之間的一些事情也講給她聽。

她們連隊有幾十個女兵,個別女兵為了入黨或考軍校就想方設法接近部隊教官,副指導員對此十分反感,曾經對琳娜埋怨過不少。埋怨時間長了,琳娜覺得非常苦悶,因為副指導員倒是有了傾訴對象,可是她自己呢?因為這些事情很敏感,她不知道向誰傾訴。後來在一次聊天中,琳娜把這些事情跟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說了。把秘密和別人一起分享,心裏的壓力輕鬆多了。沒想到,她的那位好朋友為了讓連隊黨支部推薦自己上軍校,就把她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副指導員,肯定還添油加醋說了一番。後來她這位朋友如願以償地上了軍校,而琳娜則在副指導員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實則否定的談話以後,離開了文書崗位。

“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每個人在對別人說出自己的秘密之後,都可能會不心安。因為他不敢確定,別人是不是會把他的秘密說出去。對別人說自己的秘密,或去聽別人的秘密,你可能會獲取一些“短利”,但是你的秘密一旦被傳遞開,帶給你的隻能是“長害”。

聰明的人在交談時,會掌握好透露秘密的分寸,也會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說無關緊要的心事給周圍的人聽,可以讓你變得有親和力;知道把握分寸,守住自己和別人的秘密則會讓你更加受到人們的歡迎。

蘇珊以前在公司做過兩年的文員,後來因為未婚夫在外地,她辭職跟他去一起生活。不料一年之後,她就離婚了。蘇珊又回到原來的公司上班,公司裏的老員工都知道她婚姻破裂又恢複了單身,但是他們都很知趣,沒有一個人提起這件事,還是把蘇珊當作那個沒有結婚的女孩一樣對待,更有不知情的年輕員工張羅著為蘇珊介紹對象,蘇珊感到非常溫暖。

是的,很多時候心照不宣替人保護隱私也是一種交際手段。與其捅破那層紙,不如都裝作不知道,這樣就保持了平衡,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否則會徒增不少尷尬。

“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若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吐露真心,對方的反應是什麼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嗎?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是糾正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適合與他深談,則顯出你冒昧。所以不要一股腦地將自己的事情都告訴別人,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有度的真誠,才能讓彼此更舒服、更安全。

聰明人善於套近乎

在與人交往中,懂得運用恰當的語言和對方“套近乎”,就能夠迅速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縮短相互之間的感情距離,營造出和諧的氣氛,建立起融洽的關係,同時也給對方留下了一個良好的印象。那麼,應該怎樣與人“套近乎”呢?

1.通過老鄉關係來“套近乎”

同鄉關係屬於較為親密的關係,能夠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使彼此之間比較容易建立信任感。在初次見麵的時候,如果突然得知麵前的陌生人與自己有某種關係,還是會使人產生一種驚喜的感覺。所以,在交談時,你不妨利用老鄉的關係來和陌生人“套近乎”,快速地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說不定還能使雙方一見如故。

平時,在與初次見麵的人交談時,我們常常會問:“你是哪裏人?”當知道對方的籍貫之後,如果你對對方說:“我曾經去過那個地方”,對方可能馬上就會對你產生一種親切感,雙方之間的感情距離也就因此大大縮短了。

現在,許多大學裏麵都存在一些老鄉會、同鄉聯誼會等等類似的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同鄉關係把同一地方的學生召集、組織起來,達到聯絡感情、加強交流、相互幫助的作用。

從人的心理上來說,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存在一種“排他性”,即對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而對跟自己無關的事物則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在交談中,利用同鄉關係,就能使雙方意識到彼此的距離其實很“近”,進而就能很容易地縮短彼此之間的感情距離,形成坦誠相談的氣氛。

毛澤東同誌很善於利用這種“套近乎”的技巧。建國以後,在接見民主人士的時候,凡是與他有點同鄉關係的,或者通過師生、故友的關係有些瓜葛的人,往往剛一見著麵,沒說兩三句話,他就會向對方爽直地和盤托出彼此之間絲絲縷縷的關係,說“我們是一家子”,於是,在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中,會見的氣氛頓時親熱了許多,被接見的民主人士也倍感親切。

2.以感謝的方式來“套近乎”

一般說來,每個人都會因為他人的感激而感到高興。麵對一個曾在無意之中幫助過你的陌生人,你不妨不失時機地表示感激,這樣一來,不但能夠當麵向對方表示感謝,還能在無形之中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距離,加深雙方之間的感情。

某大學的外國語學院準備舉辦元旦聯歡晚會。在排練現場,剛剛加入學生會的大一新生劉維需要和正在讀大三的學生會幹部林睿一起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劉維和林睿接觸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開學時就是你幫我安置床鋪的。”“是嗎?”林睿驚喜地說。接著,兩人很快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話題也多了起來。兩人一起很出色地完成了排練現場組織協調工作。

作為學生會的“老幹部”,林睿的確幫過不少同學的忙,不過開學之初總是人多事雜,他也記不得了曾經幫過劉維的事情了。而劉維恰到好處地點出了這些,給林睿帶來很大的驚喜,也使兩人之間的感情距離拉近了一層。

3.通過談論對方的外貌來“套近乎”

每個人最感興趣都是關於自己的話題,尤其是對有關自己相貌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興趣。在人們初次見麵時,也總會在陌生人的麵孔上尋找自己親朋好友的影子,說“你長得好像某某某……”之類的話。所以,在和陌生人交談時,恰當地用談論對方外貌的方法來“套近乎”就是一種很不錯的交際方式。

善於交際的小張和沉默寡言的小鄧初次見麵時,小張很巧妙地把話題引向這位新朋友的相貌上。“你長得太像我的一個表弟了!我剛才差點把你當成他了!你們倆都是大高個兒,白淨臉,都有一種沉穩的氣質……他也有這麼一件深藍色的西服……你們倆的樣子還真像嘞!”“真的?”小鄧眼裏閃爍著驚喜的光芒。兩個人的話匣子就此打開了。

我們不得不佩服小張談話的靈活性。他把小鄧和自己的表弟相提並論,也就等於在無形之中縮短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距離;他又在接下來描述兩人的相貌時,順便巧妙地不露痕跡地讚美了對方,因而使這個不喜言談的新朋友也動了心,願意和小張傾心交談。

4.通過剖析對方的名字來“套近乎”

名字不僅是一個代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的象征。在初次見麵時,把對方的名字掛在嘴邊,會使對方產生愉悅的感覺;如果能夠進一步對對方的名字進行恰當的剖析,那就更加能夠贏得對方的好感。

比如說,當遇到一個叫“建瓴”的朋友,你可以這樣說:“高屋建瓴,順江而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你的名字真是意味深遠呀!”當麵對一位叫“細生”的朋友,你可以隨口吟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你還可以用一種算命者的口吻剖析對方姓名,引出大富大貴、前途無量之類的話。總之,適當地圍繞對方的姓名來交談不失為一種和陌生人“套近乎”的好方法。

套近乎是交際中與陌生人、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使用恰到好處的語言和對方“套近乎”可以迅速地縮短雙方的感情距離,但要注意選準角度、選好方式,才能自然而然地完成雙方從陌生到熟悉的過渡。

投其所好巧說話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引導行動。積極的情感,比如喜歡、愉悅、興奮,往往產生理解、接納、合作的行為效果;而消極的情感,如討厭、憎惡、氣憤等,則會帶來排斥和拒絕,所以,若是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給予人們喜歡的東西,否則,你的嚐試就會失敗。

灰狼老了,老得已經沒有能力去捕食了,而小狼又還太小,怎麼辦呢?總不能等著餓死吧!這天灰狼想出了個主意,它用樹枝編了一個隻有一個口的“窩”,然後在裏麵放上了兩個胡蘿卜,自己和小狼就守在附近。不一會兒,一隻兔子跑了過來,它看了看那兩個胡蘿卜,又懷疑地看看四周,最後衝進了陷阱裏,老狼立刻撲過去抓住了兔子,和小狼一起飽餐了一頓。小狼問:“兔子為什麼會鑽進去啊?”灰狼笑了笑:“它喜歡胡蘿卜嘛!投其所好,不怕它不上當!”

要使別人對你的態度從排斥、拒絕、漠然處之到對你產生興趣並予以關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導、激發對方的積極情感。“投其所好”實際上就是一個引導和激發的過程。

在與別人交談時,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對方不是在聽你說,而是在做或在想別的事情,或者是嘴裏應付著,眼睛卻注意著別處;或者是轉移話題,跟你瞎扯……遇到這種情況,你就應該盡快放棄你的話題,尋找他的“興趣點”。

所有在西奧多 羅斯福莊園裏同他親自談過話的人都讚歎他知識淵博。“無論是西部牧馬人,還是紐約政治家或外交家來到這裏,”特德福特寫道,“羅斯福都善於找到同他交談的話題。”

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很簡單。羅斯福在等待來訪者的時候,常坐到深夜,閱讀可使那位客人感興趣的材料。羅斯福知道,要想找到打開人心扉的鑰匙,必須同他談他最向往的東西。在業務活動中采用這種方法能否獲取好處?讓我們看看伊斯特曼的經曆。

柯達公司的老總伊斯特曼發明了膠片以後,才能拍攝電影。他的發明為他帶來了巨額財富,並使他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之一。盡管如此,他仍然像平常人一樣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讚。

伊斯特曼曾在洛克斯達捐造“伊斯特曼”音樂學校和“凱伯恩”劇院,用來紀念他的母親。紐約某座椅製造公司經理伊裏森,想得到該劇院座椅的訂單,於是他就和伊斯特曼約會見麵。

一位工程師告訴伊裏森說,伊斯特曼正埋首於桌上堆積的文件之中。聽見有人來,他抬起頭朝來者方向說道:“早安!先生,有什麼事情嗎?”

經介紹後,伊裏森說道:“伊斯特曼先生,當我在外麵等著見你的時候,我很羨慕你的辦公室,假如我有這樣的辦公室,我一定很高興地在這裏麵工作,你知道我是一個內在本分的商人,從來不曾見過這麼漂亮的辦公室!”

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一件幾乎忘記了的事。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當初才蓋好的時候我極喜歡它,但是現在,有許多事忙得我甚至幾個星期坐在這裏也無暇看它一眼。”

伊裏森走過去用手摸壁板,說道:“這是英國橡木做的,對嗎?是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的木板。”

伊斯特曼答道:“對的,那是從英國運來的橡木。我的一個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壞,他為我挑選的。”隨後伊斯特曼領著伊裏森參觀了他自己當初幫助設計的房間配置、油漆顏色、雕刻工藝等等。

當他們在室內誇獎木工時,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親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克斯達大學及市立醫院等機關一些錢,以盡心意。伊裏森熱誠地稱許他這種慈善義舉的古道熱腸。兩個人接著談了許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商業中的事,伊裏森總是適時地表達著自己的讚歎。他們的談話遠不止五分鍾,伊裏森不僅得到了那筆座椅合同,還與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

在建立良好關係的過程中,實現雙方興趣上的一致是很重要的。如果雙方喜歡同樣的事情,彼此的感情就容易融洽。推而廣之,在其他的事情上,彼此也就願意合作了。所以人際交往中,你應該盡量找出對方最感興趣的事,然後再從這方麵去接近他們。伊裏森就是很聰明地做到了這一點,如果一見麵他就提出自己的來意的話,那伊斯特曼就會公事公辦地和他談判,那樣一來要得到這筆訂單就要花費不少力氣。但當伊裏森投其所“好地提起伊斯特曼的辦公室設計時,對方就開始把他當朋友一樣招待,最後還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這都是因為伊裏森找到了伊斯特曼感興趣的話題。“動之心者莫先乎情”,情動之後心動,心動之後理順,而理順之後,事情自然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了。

每個人都有某一方麵的興趣,如果你能夠在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上打動對方,那麼不管你要做什麼,你都已經成功了一半,投其所好,給其所要,這就是社交高手的成功秘訣,也是做人的一種智慧!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世也應該做到知彼知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隨機應變,才能事事順心。有一則笑話,很具有說服力。

李明擅長奉承,一日請客,客人到齊後,他挨個兒問人家是怎麼來的。第一位說是坐出租車來的。他大拇指一豎:“瀟灑,瀟灑!”第二位是個領導,說是親自開車來的。他驚歎道:“時髦,時髦!”第三位顯得不好意思,說是騎自行車來的。他拍著人家的肩頭連聲稱讚:“廉潔,廉潔!”第四位沒權也沒勢,自行車也丟了,說是走著來的。他也麵露羨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見他捧技高超,想難一難他,說是爬著來的。他擊掌叫好:“——穩當,穩當!”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捧腹大笑,但細思忖之下,定能悟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奧妙之所在。同樣的道理,要想贏得他人的好感,就必須時刻留意對方的興趣、愛好,明白他人的意圖,理解他人的心思,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對症下藥”。然而,別人的意圖往往捉摸不定,你必須下工夫掌握他人的心意,揣摩他人的心理,然後盡量迎合他,滿足他的欲望,甚至還能搶先一步,將他人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讓其滿意,自然,他人的回報肯定也會是沉甸甸的。

處世說話,除了要考慮對方身份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銳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那些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談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率兵攻打南萌關的時候,諸葛亮對劉備說:“隻有張飛、趙雲二位將軍,方可對敵馬超。”

劉備說:“子龍領兵在外回不來,翼德現在這裏,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戰。”

諸葛亮說:“主公先別說,讓我來激激他。”

這時,張飛聽說馬超前來攻關,大叫著要求出戰。諸葛亮佯裝沒聽見,對劉備說:“馬超智勇雙全,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喚雲長來,方能對敵。”

張飛說:“軍師為什麼小瞧我!我曾單獨抗拒曹操百萬大軍,難道還怕馬超這個匹夫?”

諸葛亮說:“你在當陽拒水斷橋,是因為曹操不知道虛實,若知虛實,你怎能安然無事?馬超英勇無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橋六戰,把曹操殺得割須棄袍,差一點喪了命,絕非等閑之輩,就是雲長來也未必能戰勝他。”

張飛說:“我今天就去,如戰勝不了馬超,甘當軍令。”

諸葛亮看“激將”法起作用了,便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肯立軍令狀,便可以為先鋒!”

結果,張飛與馬超在南萌關下酣戰了一晝夜,鬥了二百二十多個回合,雖然未分勝負,卻打掉了馬超的銳氣,後馬超被諸葛亮施計說服而歸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