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危難之間(1 / 2)

穎昌前線嶽家軍帥帳之中,各軍統製接到嶽飛的命令,都來到中軍帳中議事。

雖然嶽飛依舊如往常一樣沉穩淡定,可是他近來的心情並不好,最近幾天來,無論是前線還是後方,戰場還是朝廷,各個方向傳來的消息大多都是壞消息。

先是朝廷發來詔書,要求自己帶兵回京複命,然而現在的戰況之下,不說兀術的大軍被自己壓製的毫無還手之力,就說故都東京已經近在咫尺,大宋全境即將光複,讓自己如何能放棄?

之後,張俊和楊沂中在接到詔書後居然都沒有質疑,而是直接退兵。本來三路互為犄角的軍隊,現在就變成了自己的一支孤軍。自己這十萬人的左右兩翼以及後方已經完全沒有人來接應自己。也就是說,即使自己現在想退兵,怕是也退不了,兀術也是沙場老將,如果這時自己貿然撤軍,兀術必然追擊。那麼後果不光是幾十萬將士浴血剛剛光複的領土又要落入敵手,自己的這十萬兒郎能不能安全的退回臨安也不好說。

最後,自己軍隊的後勤給養居然得不到保障了。朝廷負責給自己提供給養的運糧部隊比預定到達時間晚了半個月了,到現在卻還沒任何音訊,而自己軍中的存糧已不足三天之用了,軍中無糧乃是兵家第一大忌啊。

如今唯一能讓自己寬慰的消息,也許就隻有小雷大病初愈,昨晚這個孩子還來向自己討教了槍法,隻是從他口中冒出的一些奇怪的想法,卻並不像以前自己的那個憨厚木訥的兒子所該擁有的。

可是嶽飛馬上掐斷了自己的念頭,開始向眾將軍通報了如今的境況。

“各位將軍,今日召大家前來,是要告訴各位幾條壞消息。一是前日我已接到詔書,召我軍回臨安複命,並要求我們即日起程;二是張俊,楊沂中二位將軍已經遵從朝廷的旨意回軍臨安了;三是朝廷的補給隊到現在還未到來,軍糧官告訴我,我軍隻餘三天的軍糧了。”

嶽飛停頓了一下,環顧了一下帳中的眾將,隻見大家並未表現出一絲的不安,隻有幾個足智多謀的手下現出了沉思的表情。這讓嶽飛頓生感慨,因為嶽飛知道,正是由於眾人對自己的信任,才在這些不利的情況下表現得如此鎮定。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共同商議下如何應對當前的困難。”

“大帥,兀術那個龜孫子現在都已經嚇破膽了,咱們不是還有三天的軍糧嗎,要我說,讓我牛皋帶著我的遊奕軍為先鋒,明日就殺到兀術的大營之下,與他決一死戰。不殺金狗個片甲不留,我牛皋誓不為人!”

這個每次都在會議上打頭炮的將領,就是嶽飛的愛將,牛皋。牛皋,字伯遠,汝州魯山人(今屬河南魯山縣熊背鄉石碑溝村人)。牛皋天生神力,善使一對金鐧,重六十四斤,衝鋒陷陣勇猛無比。牛皋本不是嶽飛的部下,而是在紹興三年才因抗金有功被朝廷提拔後才歸入嶽飛麾下。可就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牛皋用他的勇猛善戰和大度豪爽贏得了嶽家軍所有人的尊敬和嶽飛對他的絕對信任。

“伯遠依舊是如此的魯莽啊,大帥可是讓我們來動腦子的,你可倒好,又要開始動刀子了。”調侃牛皋的,也是嶽飛的旗下的一員以作戰勇猛著稱的武將——董先,河南洛陽人。在嶽家軍的諸將中,董先與牛皋的關係最好,兩個人也是爭吵最多,這也都是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