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船員都應當以預先決定的次序被叫到被捕船隻的甲板上去,以便他除了自己的一份戰利品外還能獲得一套新衣服。
船上的人一律不準用紙牌或段子賭錢。其價值超過1個西班牙銀幣,就要被放逐或者槍斃。
燈光和燭光都要在晚上8點鍾熄掉。凡是想要繼續喝酒的人,都應當在甲板上喝。
每個船員務必使大炮、手槍和馬刀保持清潔和完好無損。
禁止女人和孩子待在船上。把喬裝打扮過的女人帶上船來的人、未經女人同意就與她亂搞的人應當被處死。
擅自離船或離開戰鬥崗位的人、偷取同夥財物的人、隱瞞秘密或財物的人,要被處以死刑或被拋到一個無人居住的島上去。(為延長被懲罰者的痛苦,通常會給他留下一小瓶淡水,這樣他就會在喝與不喝的情況下徘徊數天,後來因為缺水受盡幾天折磨而死。比較人道的時候,還會留下一件小武器和一發子彈。)
船上禁止打架。所有爭吵都應當在有公證人的情況下在岸上用馬刀或手槍來解決。殺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綁在一起扔到海裏去(卻也僅此而已;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生死由命”,看自己的造化了)。
在每個船員尚未收到自己那份1000英鎊的基金時,任何人也無權離開協會。
在打仗時失去手足或變成殘廢的人,可以不幹活留在船上,並從“公共儲蓄金”裏領取800塊西班牙銀幣;受輕傷的人得到的錢就少一些。
(如:失去右手的受難者,給600西班牙銀幣或6個奴隸;失去左手或右腳的,給500西班牙銀幣或5個奴隸;失去左腳的,給400西班牙銀幣或4個奴隸;失去一隻眼睛或一隻手指的,給100西班牙銀幣或1個奴隸。)
船長和航海長在分戰利品時要得到2份,炮手、廚師、醫生、水手長分1份,其它有職人員分1份,普通水手分1份。(海盜頭子所得,隻是普通海盜的1倍,遠沒有很多書上所寫的14倍那麼多。)
樂師們每逢星期天都可以休息。而在其餘的6天裏,他們都應當奏樂供船員們消遣。
違反任何一條規則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海盜組織那種嚴密而粗獷的管理模式,保證了他們很高的辦事效率,引起了現代人們的莫大好奇。西方著名學者對海盜的管理模式曾展開過研究,最後得出結論:海盜的高效源於他們獨特的權力模式。
“黑山姆”山謬·貝勒米
貝勒米(1689—1717年),18世紀初期活躍於北美洲東岸及加勒比海一帶的著名海盜頭目,人稱“黑山姆”或“海盜王子”。
“黑山姆”一名的由來,是因為貝勒米有著一頭黑色的長發,他通常以帶子紮束成馬尾。“海盜王子”一名的由來,則是因為貝勒米的行事作風有別於當時其他海盜,對俘虜十分寬大與慷慨;甚至在占領船艦後,便將自己的舊船給予俘虜,讓他們得以逃生。他的海盜團員們也自稱“義賊團”。
貝勒米加入本傑明·霍尼戈的海盜團之後,於1716年通過海盜特有的民主表決形式取代霍尼戈,而成為新任的海盜頭目;隨後便四處大肆劫掠,取得豐碩的戰果。1717年,他們成功掠奪英國籍大型販奴船——“維達”號,並以之作為旗艦,藉由“維達”號的重裝武力,成為當時北美洲東岸海域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之一。
不過,“維達”號不久便於同年4月26日在鱈角近海遭遇暴風雨而觸礁沉沒。翌日,人們在海灘上隻發現9名生還者及一些被衝上岸的屍體、船體殘骸、錢幣與雜物。頭目貝勒米則不知所蹤,據信已葬身海底,年僅28歲。
盡管貝勒米掌權的海盜生涯隻有1年光景,但他所率領的海盜團竟劫掠了超過50艘以上的船艦,包括當時堪稱海盜界的頂級戰利品——“維達”號及其滿載的販奴利得,估計該海盜團犯罪所得的金銀珠寶約有9噸之多。
“維達”號的沉沒地點於1984年被確認,至今仍在打撈,已找到10萬件左右的物品,是史上第一艘有實物佐證的海盜船。
故事二他們同樣離奇:該時期另四位歐洲海盜
“海盜學者”威廉·丹彼爾像
“海盜中的達伽馬”托馬斯·圖
托馬斯·圖出生於下層海盜,最早是武裝民運船的船長。1692年,他入股經營70噸的“友誼”號快帆船,並通過賄賂官員的途徑得到一張民船委任狀,授權他去襲擊非洲的一個法國海上貿易站。但船一出港,托馬斯就向船員們宣布去東方發財的計劃,並獲得大家支持。
“友誼”號於是揚帆向東,沿著當年達伽馬開辟的航線進入印度洋。結果上天似乎特別偏愛這位新出道的海盜,剛駛到紅海海口,就遇到一艘莫臥爾大帝的寶船,這成了托馬斯的第一個獵物。巨大的收獲,讓僅有8門火炮的“友誼”號開始了它那長達33000公裏的瘋狂之旅。1694年4月,當“友誼”號回到羅得島時,托馬斯帶回的巨大財富,使他一夜之間成了萬眾矚目的人物。而東印度方向也開始成為海盜掠奪的目標。然而,這位海盜中前往東印度開搶掠先河的先驅,在其第二次東行時就死於非命。
“辛格爾頓”的原型亨利·埃夫裏
亨利·埃夫裏,1653年生於英國樸次茅斯,十幾歲就上船當了見習水手。成人後,在非洲幾內亞灣做奴隸貿易起家。40歲那年,做了受西班牙雇傭的武裝民運船“查爾斯二世”號的大副。1695年春,當他們在加勒比海上漫無目的地搜索法國船隻時,傳來托馬斯·圖在東方發財的消息。埃夫裏隨即發起變動,在5月奪取“查爾斯二世”號,並將船改名為“幻想”號,向東進發。當他們行駛到紅海海口時,遇到另外5條誌同道合的海盜船,埃夫裏的海盜船隊形成。這時他們擁有46門大炮裝備起來的精良船隻,軍事力量極為強大。
同年8月,在錯過了一隊滿載貨物的商船後,印度莫臥兒王朝最大的船隊“岡依沙瓦”便成了埃夫裏的目標。這位傑出的海盜,在印度洋上演出了一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僅僅幾個小時,“岡依沙瓦”號就被擊敗。
當時在海盜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旦“獵物”反抗,就會遭到海盜們殘忍的屠殺,以示懲罰。由於“岡依沙瓦”號的激烈抵抗,在其被擊敗後,海盜們把幸存者殺掉,女乘客強奸,船上的財物一掃而空,頓時富可敵國。埃夫裏馬上賄賂地方長官,並用錢遣散所有水手,準備“金盆洗手”。
然而,這件事情引起了英國和印度之間劇烈的國際衝突,亨利·埃夫裏也成了大英帝國的頭號通緝對象。此事更是印度曆史上的恥辱。1696年,埃夫裏集團終於收手散夥,集團中許多人一踏上英國土地就被掛在了絞架上,隻有埃夫裏逃脫。後來也沒人再見過他,留下的隻是他的海盜故事。而他,正是笛福小說《海盜船長》中辛格爾頓的原型。
“紅發女海盜”卡特琳娜
任何人都不會忘記《大航海時代2》中的紅發女海盜卡特琳娜。有著西班牙“海盜女王”之稱的唐·埃斯坦巴·卡特琳娜,18世紀中葉出生於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是當時巴塞羅那船王的千金。自幼喜武厭文的性格,讓她無法忍受父親在她18歲時將她送到修道院的決定而逃離家庭。她剪掉自己的長紅發,女扮男裝,開始流浪生涯。為了活下去,她幹過各種職業,在酒吧裏當夥計,在郵局當郵差,參加過盜賊團,也幹過水手。1年後,她在秘魯報名參加了陸軍,並成功隱瞞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後來在一次暴亂中,她錯手殺死自己哥哥,而走上海盜之路。
在一次海戰中,因為船長戰死,卡特琳娜被推選當上新的船長,到這個時候她才恢複女兒身。此後的歲月中,卡特琳娜用自己的行動成了真正的“海盜女王”。但她也有自己的準則:她從來不曾襲擊過一艘西班牙船隻,還經常救助那些落難的西班牙商船。在她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