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曼道:“也就是說,如果排除李元霸這個因素,我們同阿巴蒙羅實際上是勢均力敵的?那我們究竟怎麼對付李元霸呢?”
阿爾曼笑道:“你也太心急了,你怎麼不把這個評分表看完呢?”
波曼看到後麵,還有大量三國武將的評分,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比如魏延,孫策,薑維、華雄……所羅列的武將有近兩百人,評分跨度很大,最低分有2、30分的都有,到後麵時有些人連名字都沒有,阿爾曼解釋這些人在三國中有過記載,但事跡太少,名字也查不到,電腦一律取為“無名將”,但也作為其中人物羅列了他們的分數。讓人驚訝的是,這些無名將中也有評分在8、90以上的。這也可以理解,有不少人雖然武藝高超,但與三國本書的情節無關,所以被作者一筆帶過了。
突然,波曼看到“無名將”中有一根醒目的進度條,評分高達1286分,把他嚇了一跳:“這是誰?”
“我不知道。”阿爾曼回答,“這是電腦自動掃瞄生成的結果,在無名將領中有某人有著與李元霸相匹配的戰鬥力,可我們不知道他是誰。”
“怎麼可能,三國中還有這樣的人物嗎?”
“有的,電腦肯定不會出錯,《三國演義》中絕對隱藏著這麼一個人物,有著驚人的武力值,但因為作者隻是一筆帶過,電腦雖把他找了出來,可我們無法確認他是誰?電腦雖給了我們結果,但要把他找出來,就是我們自己的工作了。”
波曼又驚又喜:“這麼說,我們可以從三國中找出最強大的武將與李元霸一戰了?”
“問題就在這了,我當時也為這個結果感到驚喜,但我反反複複把三國讀了好幾遍,實在猜不出他是誰,弄不好就是一個軍中小兵也不一定,如果不能鎖定目標,要把他找出來無異於大海撈針。”
波曼急了:“教授,不管如何,你一定要想想辦法。”
“我已經找了文學方麵的專家,尋找三國中的隱藏情節,但暫時還沒有什麼進展。但三國終究隻是本小說,相信他藏不了多久,一定會被我們找到的。”
波曼又憂又喜,同時也被極大地勾起了好奇心,三國中居然有這樣的人物,自己也讀了那麼遍,怎麼一點沒察覺呢?既然電腦能掃瞄到他,就一定有過明確的文字記載,但電腦是怎麼確認他的武力值的呢?作者既然寫到了他,為什麼不將這麼厲害的人物明確地表述出來,而要設置在隱藏情節當中呢?
一時他大腦中千頭萬緒,無數謎團湧上來。他問阿爾曼:“教授,你當初編這個程序時,是以什麼標準來評定這些將領的武力值的?”
“是參照對比的方式,以呂布為中心人物,打個比方說,呂布為100分,張飛與他戰六十回合不分上下,排除種種戰時影響因子,被評為97分,馬超與張飛在正麵交鋒中戰平,也就是97分,再把這種設定延伸下去,從而得出每個人物的分值。”
“也就是說,這個絕世高手肯定是同三國主要人物有過接觸的。”
“肯定有,而且不止一個,如果是太邊緣的人物,電腦是無法計算出他的分值的。”
波曼叫道:“那事情不就簡單了,我們製造武將也是依情節賦予他們完整的人格,隻要鎖定他們周邊的情節,不就可以找出這個人了嗎?”
“這個方法我早用過了。現在我們所有的武將都在製造過程中,我對每個人的周邊情節都細細檢查過,沒有這個人的線索。”
“你確定所有人都找了嗎?”
“不是所有,有三個人物無法鎖定,就是逃走的趙雲,太史慈和左慈。”
“會不會就是他們三人接觸過的其中一人?”
“左慈可以排除,他沒同任何武將有過較量,又是個魔幻人物,根本沒計入武將行列當中。假如其他人是戰士,他則是法師級的。如果說這個人物的線索就著落在逃走的武將身上,就隻有趙雲和太史慈。可我覺得不會這麼巧吧,三國中有四百多個人物,偏偏就剛好著落在他們兩人身上?”
“但如果其他人物身上實在找不到線索,也就隻能著落在他們身上了,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可現在趙雲不知所蹤,太史慈在阿巴蒙羅手上,叫我怎麼辦呢?”
波曼想了想:“我覺得趙雲的可能性最大,他在三國中是主要人物,有關情節最多,說不定就是他生平所接觸過的某人。”
“我也這麼想。”
“現在太史慈要得回一下子還有難度,我們必須全力緝捕趙雲,這會是我們現階段的工作重點。”
“這就是我要同你說的。這是當務之急。我這邊會源源不斷地製造更多武將,以應付隨時可能來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