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鳳翔01(1 / 2)

楔子

現在長安之中是剩下禁宮之內沒有被李催等人拿下,李催等人不想攻打禁宮留下個謀反的把柄給天下人,卻是聲稱要王允站出來給董卓一個說法。

宮牆之下的李催等人看見王允卻是一愣,李催反應快急忙拔劍叱責王允說到“董太師有何罪,王允大人卻是暗害於他。”說罷,便用眼神示意身邊的郭汜等人,眾人心有領悟,紛紛拔劍叱責王允,宮牆之下不免吵成一團,矛頭全指向王允。

王允聞言,卻是大笑道“我司徒王允王子師,為天下蒼生除掉董卓這個大賊,乃是天下之福,蒼生之福,我大漢之福啊,殊不聞董卓死的當日,長安百姓紛紛拍手稱快慶賀,而我司徒王允王子師絕不反悔當日殺掉董卓一事。”

李催郭汜聞言知道董卓這個借口不管用了,卻是將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出來“既然如此,董卓之罪,罪惡滔天,我等又有何罪,不肯赦免我等。”

王允聞言大罵道“牆下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王子師今日唯有以死明誌而已。”說罷,王允自己卻是從牆上跳了下去,墜落之中,卻是高呼“我大漢千秋萬代。”心中卻是不免想起了蔡邕臨死之前的事,心中高呼道,老朋友我也來了。

李催等人見狀,便是放開了西涼兵馬的包圍,從此之後這長安之地所有人都聽從李催等人的安排,李催尋思道“這王允雖死,但是這親族之中之人甚多,若是有一倆個人在這長安之中惹是生非,自己又不是這長安之中的地頭蛇。”想到這裏,李催卻是心下一狠,命手下將領帶著親兵盡屠王允全家上下總計一百餘口人。郭汜看見西涼士卒在長安之中橫行無忌,不由得想起了當日的董卓那紙醉金迷的生活,卻是心中起了念頭“既然如此,我何不效仿董卓。”李催郭汜等人卻是仗著手下西涼士卒控製了長安一城,卻是逼迫劉協封李催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其餘李蒙、王方等人,卻是各位長安之中城門校尉,從此以後長安之地盡入李催郭汜四人之手,李催等人謝恩,領兵便出了長安城。

果然不出賈詡所料,李催等人控製長安之後,西涼的馬騰卻是挑起了大旗,要來長安之中討賊。賈詡見狀卻是對李催等人說道“馬騰軍馬也是西涼一係,西涼軍馬一係卻是隻擅長野戰,至於這攻城一事,我等隻需在那緊要之地,挖深溝築高城,這西涼軍馬的優勢便發揮不出來,西涼又是苦寒之地,我等早已將西涼一地的糧草征空,我等隻需死守待到馬騰等人糧草不足之後,便自會退兵的。”說到此處,賈詡不禁歎了一口氣說道“此計唯一的不妥之處便是那呂布此人,我賈詡識人無數這呂布卻是一個我看不透的人,這個人到底會做什麼,我是完全猜不透,呂布到底會不會折回來攻打長安,為此我還要親自去張濟那裏,所謂計謀也不過是因時而異,順勢而導,戰前再多計劃也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戰場之上風雲幻變,一息之內便可逆轉,麵對呂布如此猛將更加馬虎不得。”

李催見狀無奈隻得撥給賈詡親兵五百人護送他到那近千裏之外的弘農,幾日之後李催等人穩坐長安一地,那馬騰聲勢雖大,但卻馬騰的軍隊的行進卻是極為緩慢,李催手下新收的李蒙王方倆人,卻是請命道“李催大人,賈先生之計雖妙,但卻是極耗錢糧,那馬騰如今行進如此之慢,估計是怕了我軍。我等倆人新入將軍帳下卻是未見寸功,如今我等倆人願意請命,我等倆人願意率領精兵萬人,前去與那馬騰韓遂二人交戰,立斬倆人之頭,獻於李催大人。”

李催聞言卻是擺了擺手說道“當日賈先生所言,爾等怕是忘了吧。”

誰知倆人對視一眼,李蒙卻是說道“那日賈先生也不是,戰場之上風雲突變,此一時彼一時嘛。那日賈先生所出之計也不過是是我等非那馬騰等人對手,可是如今這馬騰非是我軍對手,我等再行這拖延之計,卻是徒耗糧草罷了。”

李催聞言覺得有理,但一方麵又是那算無遺策的賈詡,李催此時卻是陷入倆難之中,拿不定主意。李蒙是個察言觀色的好手,見到李催這幅表情便知道李催此時心中已經動搖了,急忙說道“吾願意立下軍令狀,若是吾敗於馬騰等人之手,情願被大人斬首,無所怨言。”說罷,李蒙用自己肘子肘了王方一下,王方立即醒悟道說“王方也願如此,與李蒙一道立下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