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兩個兒子哄走後,方基石才跟孔子兩人正兒八經地說起了話。
方忠、方恕兩人走時,順便把孔鯉也給帶走了。
阿毛等人圍觀了一會兒後,都自覺地到一邊去了,該幹嘛幹嘛。他們在孔子的調教下,都已經很懂禮了。
這次回來,孔子家裏也發生了一些小的變化。那就是:他家的院子上方,搭起了高高在上的草棚。就算下雨天,孩子們也可以在院子裏上課。地麵上,由於人來人往地走動,踏得很結實,表麵很光滑、幹淨。
沒有辦法!孔子的家太小,容不下那麼多學生。有時!幼兒園那邊的學生,也過來這邊。因為!兩個妾室有時要回魯宮,沒有人照顧孩子,給娃們上課,隻能到孔子家這邊來。
“這?這還是開幼兒園啊?”方基石問道。
孔子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大一些的孩子,他們能幫家裏做些事了,一般人家又不願意放!小娃們除了本村的,外村的送來上學不方便!這不是?現在!隻有五個外村娃!唉!這不?”
在春秋時期,魯國人口並不多,村莊與村莊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
所以!外村的小娃想來上“孔子幼兒園”也上不成,沒有人接送。而大一些的娃,一般人家又舍不得放手。所以!生源就少了。
“這這這?就教這幾個娃,這?”方基石想說:你又不收學費,光靠人家自覺給學費,你?這要是沒有那一份俸祿在撐著,這要是家裏多了人口,你都養不活,你?
“沒有辦法!等到阿毛學滿了,能出去做事了,名聲就傳出去了,才會有遠道的人來求學!不然!無招!”
“也是!別人不知道你到底能不能教學生?隻有看見你把娃調教出來了,成為人才了,人家才會慕名而來,放心把娃交給你!”
“到時候!問題又來了!”孔子有些愁眉地說道:“遠道而來的學生,他們是不可能回去住了,都將吃住在我這裏!所以!真的有那麼多學生來了,吃住都成問題。”
“對對對!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學費!……”
“學費!”孔子打斷道:“這個!我還是覺得:不能定學費!要是定了學費,就更沒有多少人從學了。大多數人是交不起學費的,可他們卻都需要學習知識……”
“可這不定個大概地學費標準,遇上不要臉的賴皮!他就不給學費,還吃住在你家裏!到時候!你哪裏有那麼多錢去墊資……”
孔子打斷道:“經過這幾年的試驗,已經證實了!我不定學費,反正得到的比學費還多!那些學生家長,見娃在我這裏學到了知識,都高興,都願意給我學費!他們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都送給我了。唉!有的人家,他們是真的交不起學費!不是他們賴皮!再則!他們家長賴皮我都不怕,隻要他們的娃在我這裏從學,都會要臉的!等到他們長大了,一樣會把學費補回來的……”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隻要把學生培養出來了,後來的回報比學費更多。在孔門學習的不少學生,都是沒有交學費的,吃住在先生家裏。後來!學成回去後,都用不同地方式回報了老師。
在這個亂世中,太需要教育了,太多地人交不起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