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解釋道:“根據方忠的推演,還確實是那麼回事!你想想?孔子這樣做的目的是好的,是在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可是?最後呢?”
“最後?”
“最後的結論是:這一切都是孔丘所為!而不是魯公所為!”
“是啊?是先生的想法啊?”端木賜一時沒有明白過來。
“何謂天子?”方基石大聲地問道。
“天子!天之子!以天之名義,為天下事!”
“這不就對了?是不是?”方基石攤了攤雙手!解釋道:“你剛才不是說?你先生的所為是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麼?那麼!他就是天子!他才配做天子、才配做魯公!既然這樣!他不是謀反麼?”
“他是臣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魯公做的!”
“那麼?我問你?魯公算什麼?天下人!不!是魯國人認為這是魯公做的還是孔子做的呢?”
“這?”
“魯國人一定說!魯公是個傀儡君王,這一切都是孔子所為!隻有孔子!才配做魯國的君王。民心所向……”
“這?”聽到這裏!端木賜又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表麵的背後隱藏著這麼多東東!根據方忠的推演,好像還真的是那麼回事!要是這樣地話?一樣可以給孔子定罪,一樣是謀反之罪。
“那?”端木賜楞了好一會兒才問道:“方忠有沒有說?先生當如何呢?先生的學說思想,難道就不能推廣了?這這這?不對外推廣的話?誰知道你的學說思想如何呢?不經過實踐,又如何知道這個學說思想可行不可行呢?……”
方基石推斷道:“你覺得孔子的學說思想可行麼?”
“可行!”端木賜肯定地答道。
“那麼?”方基石又問道:“為什麼在魯國推廣就失敗了呢?”
“這個?”端木賜被問的啞口無言。
“老子說!治理社會要先治人!”方基石也學著老子、方忠那樣,開始講道起來。
“治人?難道先生的學說思想不是治人?先生教導我們要講禮……”
“你先生孔丘的學說思想的出發點錯誤了,所以!一切都錯誤了!出發點不對,方向就偏了。就不能達到目的,就不能根治社會問題……”
“先生的出發點怎麼就錯誤了?先生是一心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啊?”
“這是目的!不是治世的出發點!治世是講方法的,方法錯了,怎麼能治世呢?”
“這?”
“老子認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與人的組合,才構建成社會。所以!先治人!人治才能天下治!”
“什麼叫人治?”
“人治就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來治人,教化人,才能改變一個人的認知。而孔丘!他是直接站在管理社會的角度上來治理社會的,而不是治人。是以治理社會為目的來治人的。所以!你先生的學說思想最容易被壞人所利用,最後成為人民的枷鎖……”
“這這這?”端木賜不解地辯駁道:“世人大多愚昧,沒有人站出來教化和管理怎麼行呢?所以!隻有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才能更有效地治理社會。
而恩公!老子所說的!從個體人性的角度來治理人,不也是要教化人嗎?我們把大家統一起來教化,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