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那段時光很久以後,我曾一個人磕磕碰碰地去看海,一個人漫無目的地闖蕩陌生的城市,一個人嚐試爬上高山的雲梯,一個人坐在電影院裏抹著眼淚,一個人收攬曬過太陽的被子,一個人等雨,一個人等晴天,一個人深入夜色……很多事情都做到了,你相信嗎,真的做到了,但唯有忘記你,我太勢單力薄。
相冊裏的你,還在一如既往地笑著。大朵大朵的明媚暖色,從窗簾的縫隙裏探臉進來。我拿起相冊,看你照片空白處的蔚藍色,那是天空,是海洋,是我們攪拌在一起無法澄清的陽光,那樣暖暖的你,這樣溫暖著我!
幸福,是現在進行時
真正的幸福,永遠是觸手可及的,因為幸福更喜歡現在進行時。
英語課上,新來的外教珍妮老師請同學們講述自己認為最幸福的時刻。有的講起了童年幸福的往事,有的講起了初戀時的幸福情景,有的描述了夢中想象的幸福景象,還有的設計了幸福的模式……仔細地傾聽著同學們認真的講述,珍妮老師始終微笑著,不置一詞評價。待同學們進行表述之後,珍妮在黑板上用英文寫下這樣一句話―幸福,是現在進行時。
幸福,難道不可以是過去時和將來時嗎?同學們立刻提出了質疑。
“當然可以,但沒有現在進行時,便沒有真正的過去時和將來時。”珍妮堅定的話語中,透著耐人尋味的思辨色彩。
“可是,人們為什麼喜歡憧憬幸福的明天,喜歡回味幸福的往昔呢?”一個男同學仍大惑不解地追問。
珍妮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講了自己的故事。
曾經,她夢想自己能夠擁有那樣的生活:有很多的錢,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自由地周遊世界各地,結交一大幫可以傾心交流的好朋友,擁有一個理想的愛人,和他攜手相愛一直到老。
可是,她的家境一直很不好,她甚至差一點兒讀不完大學。畢業後,她隻能拚命打工賺錢養家糊口,根本沒有時間去那些交友的場合,更不要說是外出旅遊了。
自然,在她忙碌的那個小圈子裏,是很難遇到夢中的知心愛人的。
於是,她不無憂鬱地感慨:“我的幸福,在遠方,在遙遙無期的遠方。”
“你的幸福,明明就在你的手邊嘛,就在此時此刻啊。”在秋日的一個午後,一位保險推銷員不容置疑地告訴她。
“可是,此時此刻,我感覺到的並不是幸福啊。”珍妮有些茫然不解。
“那是因為你還不懂得把眼前的每一分鍾、每一個行動,都看作是通向幸福的必經之路,還沒有學會品味追求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的幸福。”接著,保險推銷員引導珍妮將目光投向周圍的人們。於是,珍妮在建築工的笑聲中,在孩子清脆的讀書聲裏,在曬太陽的乞丐臉上,在那些步履匆匆的職員身上,在那互相攙扶著走向夕陽的身影上,都讀到了保險推銷員所說的真實無比的“幸福”。
她恍然明白了:幸福,就在每個人的手上,陽光一樣真實地流淌著。就在自己認為瑣屑的那些小事中,正藏著許多的幸福,隻是她眼睛總是過於關注前麵了,對散落在生活中的那些細小的幸福,有些視而不見了。
再後來,珍妮開始快樂地讀書、工作、賺錢,幸福地雕琢著每一寸光陰。終於,她如願地來到了中國的課堂上,擁有了許許多多的學生和朋友。她曾經的夢想正在手上一點點地化為現實,最重要的是她感覺到了幸福正與自己形影不離……
珍妮僅僅教了我們有數的幾節課,沒過幾年,其講課的內容很快都被我們忘記了,但她的故事和她的那句“幸福,是現在進行時”,卻深深地留在了許多同學的心中。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曾經說過:“真正的幸福,永遠是觸手可及的,因為幸福更喜歡現在進行時。”
這些年來,每當我要懈怠地隨手拋擲時間,每當我要抱怨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時,我的眼前常常會浮現出珍妮那微笑的麵龐,想起她那簡單的人生箴言―幸福,是現在進行時,需要熱誠而智慧地把握。
我看到了花的靈魂
在這樣一個物欲滾滾的時代,一個還在為溫飽打拚的女孩,依然懷揣一份詩意生活的情懷,堅持把每一個簡單的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這樣的人生注定是富足的,也是令人羨慕的。
她隻讀到初二就流著淚輟學了,因為家裏實在太窮。
十五歲那年,她便開始到省城打工,餐館服務員、擦車工、童裝工、送奶工、保姆……各種苦活兒、累活兒、髒活兒,已伴隨她走過了十三年的青春時光。如今,她依然在一家快餐店打工,主要工作是送外賣,兼做刷餐具、擇菜等雜活,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月薪也隻有六百元,可她很滿足,因為到了晚上,她可以到附近的大學圖書館看書,還可以悄悄地溜進某一個教室,坐在最後一排旁聽自己喜歡的課。
二十八歲的她至今沒有戀愛,她說她現在還沒有考慮嫁人的問題,她不想走許多鄉村女子那樣的路―結婚、生子、養家糊口,一輩子拚命勞作,依然難免清苦。她想好好品味一下一個人的精彩生活。她現在與六個打工的小姐妹合租一間帶廚房的小屋,合夥做飯。她的手藝是最好的,即使活兒幹得多一點,她也不計較,大家都喜歡她這個“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