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節好名不是壞事
好名絕對不是壞事,而且我們知道,幸虧人類有好名的特性,文化才有進步。
美國軍人有三大信念,曰榮譽、曰國家、曰責任。榮譽即好名,居了第一之位,蓋好名十分重要,具有良善的本質。……一個人如果連榮譽心都沒有,連好名聲都不願博取,則該人啥傷天害理的事,都可能幹得出矣。嗚呼,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在於人好名,禽獸不好名也。
在一個治安狀況很差的城市中,一位檢察官正直、勇敢、不屈不撓地與惡勢力鬥爭,因而引起了當地許多暴力團夥的刻骨仇恨,對他一再威脅、恐嚇、騷擾,但檢察官毫不動搖。不料一家很有影響的報社突然報道了他與女職員的親密關係,還配發了兩人在一起進餐、交談的照片,文中將他稱為“無恥之極的偽君子”。其實那不過是一次公務會麵,檢察官並不想理會,不料這樣的謠言越來越多,檢察官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亂,甚至家人也不再信任他。
當他得知自己即將接受一項關於受賄指控的調查時,他的精神終於崩潰了。他選擇了死亡,用血的驚歎號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在他匆匆寫就的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名譽比生命的價值更高。在我被徹底玷汙之前,我隻有選擇離開。”
一個堅強的硬漢,敗在了捕風捉影的謠言下。他的敵人深知暴力手段不僅無法損害他的名譽,還會為他增光添彩;而一點點謠言,就能在他的名譽上打開一個口子,失去人們信任的他隻會走向毀滅。
名譽是一種名字的威力、心理的權力,是一種純文化的力量。名譽迫使大批人認識並記住某個人的名字,關注這個人的情況,確認他的不平常之處,並誘使他們崇拜、敬佩、羨慕甚至仇視這個人。名譽,是通過個人的名字來改變人的思想感情,來操縱人的心理,因此,名譽是一種心理力量、心理性的權力。
它也常常成為地位和成就的孵化器,其影響力是驚人的。樂聖貝多芬最偉大的作品《合唱交響曲》在音樂之都維也納首演時,謝幕多達五次。而國王登台亮相時,謝幕也不過三次。貝多芬的音樂成就為他帶來的名譽更勝過君王的權威,他去世時,維也納人傾城而動,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莎士比亞說:“把名譽從我身上拿開,我的生命也就完了。”“無暇的名譽是世間最純粹的珍寶。失去了名譽,人類不過是一些鍍金的糞土、染色的泥塊。”然而,並非所有的名譽都能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般純粹與高尚。世間有許多人,初時他們追求的也是受人肯定的名譽,但到後來名譽逐漸變了質,它不再是人格的一種體現,而成了與人生無關的虛名。他們為了虛名,不惜放棄自己的原則,不惜采用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手段,更有甚者可能會為了虛名而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