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天堂之門》是美國搖滾詩人鮑勃·迪倫三十年前創作的偉大的反戰歌曲,講述的是一個將要死去的士兵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的感受。當年槍花用重金屬音樂加上朋克搖滾重新演繹這首反戰歌曲後,從此深入人心,成為史上最經典的搖滾歌曲之一。
夏諾一愣,說你要毀經典麼?
顧北苦笑道:“你可不可以給我點信心啊,跟你聊天十句話有九句在打擊我,不帶這麼殘忍的。”
“你看你長得不怎麼樣,以後怎麼追女孩?我這是鍛煉你的意誌力,以後泡妞有好處。”諾諾托著精致的下巴說:“不用感謝我,等下請我喝飲料就好。”
顧北沒有回答,心想我誰都不想泡,就要你!
這麼一想他心裏有些傷感,抱著吉他,就在人潮湧動的街頭,那間狹小的麵館裏,昏黃的燈光下,對著這個短發女孩,拉動了弦,歌聲緩緩地響:
媽媽,摘掉我的徽章
因為我再也用不著它
我正逐漸墜入黑暗,暗得無法視物
我感覺自己好像正在敲響天堂之門
敲響、敲響……敲響天堂之門
……
聽著顧北的歌聲,夏諾有些愣神。
她可沒想到這個看起來毫無特點的男生唱歌這麼好聽,而且是她喜歡的那種聲線,那個味道,最古怪的是歌聲裏充斥著不符合年齡的滄桑感,但又沒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媽媽,把我的槍放到地上
因為我再也不能用槍射擊
那濃重的烏雲,正籠頭照下
我感覺自己好像正在敲響天堂之門
敲響、敲響……敲響天堂之門
……
盡管唱的是槍花的經典名曲,但顧北的歌聲沒有槍花樂隊那種淩厲如刀的爆發力,反倒很像涅槃樂隊的主唱科特·柯本演唱《Seasons-in-zhe-sun》時的唱腔,沙啞、內斂,殘破、歌聲中充斥著懷疑。
諾諾喜歡槍花,顧北喜歡涅槃。
歌迷們常常用這樣一句話區分這兩支舉世無雙的搖滾天團:生如槍花,死若涅槃。
顧北獨獨迷戀涅槃樂隊的靈魂人物科特·柯本,從他的歌聲中,可以看出對生活表麵的極不信任,厭惡所謂的完美,痛苦於自己的音樂不被世人理解,對這個世界的質疑以及不流俗的趣味使得這個搖滾天王選擇了一條直達天堂的道路:
吞槍自殺。
在顧北心中,柯本是一個勇敢的單純的懷疑主義者,歌聲特別合他的胃口,是的,和諾諾分手後,懷疑一直占據顧北的內心,從生活,到世界,到自己,處處值得懷疑,處處值得深究,尤其是當他回憶起和諾諾的點點滴滴,那一個個諾諾靠在他肩膀上聽他唱《敲響天堂之門》的日夜,絕望和懷疑就會爬上心尖,連深愛的女孩都不能守護,苟延殘喘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沒有答案。
後來,顧北翻閱科特·柯本的紀錄片,看到了科特·柯本自殺前夜寫下的遺書,裏麵的一句話讓他直抵這種感受,心有戚戚焉。
柯本說:
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