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說法,叫做“血濃於水”,指的是親緣關係是淩駕於一切社會關係之上的、最牢固也是最可靠的一種關係。從曆史上的眾多事例來看,這個說法似乎是準確的。但是,如果要看最高層的政治活動,我們就發現,在那裏,無論是血緣關係還是婚姻關係,都不足以保持一種平衡和安定,真正決定最高層政治是否和平的,不是那些社會關係,而是赤裸裸的現實利益。
事實上,隋煬帝為了登上皇位,殺掉了自己的兄長和父親;梁武帝為了篡奪皇位,更是對自己的手足進行了屠殺,更不要說為了爭奪太子地位而互相搏殺的康熙皇帝的那些皇子們了。為什麼會讓政治變得如此麵目猙獰,甚至不顧與生俱來的血緣親情?
因為,政治是一種排他性的、不妥協的社會博弈。如果要和平,要共處,那麼沒有比政治鬥爭更加不合適這種原則精神的遊戲了。政治鬥爭的結果,就是決定誰能夠主宰一切,而不是與誰談論親情和友誼。
那麼,為什麼人們還常常談論親情在政治中的作用?當然,這是一種製約,是一種輿論的願望。大家都希望政治不要如此血腥,不要失去理智和人性,而是應該顧念親情、友情。但是,現實中的政治,充滿了陷阱和詭計,如果誰能夠保留親情,誰就將成為失敗者。所以,但凡是打著親情的幌子與對手周旋的政客,背後必然深藏著一個破壞親情與家族關係的陰謀。
由來已久的隱患
在漢代開國幾十年,國內已經基本安定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場“七國之亂”,而且叛亂的發動者,就是漢代的皇室宗親,而且都是劉姓家族的核心成員。這場叛亂雖然很快就被平息,但是也為西漢政權蒙上了一層陰影——當初,漢高祖劉邦推行分封製度,把劉姓子弟封為各地王侯,但是這些親王不但沒有輔佐皇帝治理江山,反而回過頭來製造內亂,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親王們享有太多特權,因而產生非分之想,想要把皇帝取而代之而進行的一場叛亂。似乎,當權的皇帝在諸王坐大的情況下毫無警覺,因而釀成了這個苦果。
其實不然。
漢代的分封製度,從漢高祖時期就已經開始,但是皇帝們一直對此十分警惕,因為他們都知道,分封雖然是一個保護國家統一的辦法,但是對穩定還是具有一些潛在威脅的。所以,皇帝們實際上也在進行各種活動,可以說,朝廷與諸王之間,在進行一種微妙的爭奪。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劉邦采取了一係列旨在恢複經濟的“休養生息”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經濟效益,為漢朝初年經濟的恢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後,出於政治、軍事的需要,劉邦分封了一批異姓王(在秦末和楚漢戰爭中,一些六國舊貴族和擁兵將領,紛紛割據土地,成為諸侯王。劉邦為了聯合他們共同攻打項羽,於是便分封他們為王。他們不是劉氏宗室,所以稱為異姓王)。但劉邦對他們存有警惕心,因為他們是異姓,隨時會取代劉漢天下,因此,劉邦千方百計翦除異姓王,讓同姓子弟為王來取代他們。
首先以企圖謀反罪逮捕韓信,撤其楚王稱號,貶為淮陰侯。將韓信的封地一分為二,劃分為兩個諸侯國——任命從兄、將軍劉賈為荊王來統治淮河以東五十三縣;任命弟、文信君劉交為楚王以統治薛郡、東海、彭城等三十六縣。接著,又以謀反罪誅殺彭越,並率兵征伐英布,逼使韓王信、盧綰投奔匈奴。而後,以謀反罪廢除趙王張敖,改任為宣平侯。這樣,除國小勢弱的長沙王吳芮外,異姓王都被消滅。
隨即劉邦以天下剛剛平定、兒子幼小、兄弟少、在討伐秦朝的戰爭中又有陣亡等為借口而分封同姓諸侯王,以統治關東地區。以雲中、雁門、代郡等五十三縣立兄、宜信侯劉喜為代王;以膠東、膠西、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微服私訪時的私生子劉肥為齊王。
劉邦分封同姓王後,又與眾大臣訂立盟約,規定今後凡不是劉氏而稱王者,天下共同征討之。此後,劉邦還立劉長為淮南王、劉建為燕王、劉如意為趙王、劉恢為梁王、劉友為淮陽王、劉恒為代王、劉濞為吳王等。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共封劉姓十一人為諸侯王。
可見,當初劉邦封王,本身就是事出有因而且迫不得已的策略,並不是打算傳之萬世的固定製度。他之所以和功臣們訂立盟約,要求隻有劉姓才能封王,並不是打算讓劉姓為王的製度傳下去,而是想讓外姓之人無法享有分疆列土的大權。
要知道,戰國時代的思想還在那些開國功臣的頭腦中十分牢固,他們並不認為統一的帝國是什麼自然而然的真理,他們覺得,各自為政的分國統治也許更為優秀。所以,為了杜絕異姓之人對自己的江山不利,劉邦和功臣們簽訂了一個確立封王資格的盟約。
但是,一個策略和決定產生之後,往往不受製定者的約束,而是朝著更利於這一政策的享有者的方麵發展。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他的妻子呂後掌權。呂後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女人,她掌權之後,想方設法把劉姓江山變為呂姓的家產,為了順利實現產權過渡,她要求封呂氏家族子弟為王。當然,這是違反劉邦與功臣們的盟約的,可是當時權力在呂後手中,她的黨羽眾多,功臣們則隻有自己的封號,並沒有真正的實權掌握在手中。因為在封王事件中與呂後對抗,丞相王陵甚至被奪去官職,象征性地擔任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名譽官員。其他大臣在呂後的雌威下不敢多言,隻得順從呂後的意思。直到呂後病死,呂氏家族準備篡位的時候,大臣們才群起而攻之,靠著忠誠的軍隊保衛了劉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