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進京(2 / 3)

招弟練出來,叫劍舞更適合,她倒是很喜歡。當年能夠把武俠裏的場景套給自己妹妹的人,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哪怕從前的她看著文靜的樣子,心中也有一個武俠夢啊,甚至就是因為她本身的情況,更渴望自己能夠像中的人物一樣敢愛敢恨,活得瀟灑自在。

越做不到的,就越是渴望。

現在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身邊有自己牽掛喜愛也喜愛牽掛自己的人,招弟覺得自己的人生簡直完美,拿著唐珩安給她削的木劍,似模似樣的舞的起勁。至於真正的劍,得等他們回去之後再量身打造了,別的劍對她來,按唐珩安的法,太重了!

別人是紅袖添香,到唐珩安這裏,就是投懷送抱練劍舞了。反正是保持了他們一貫的黏糊風格。

有時候,招弟也講講以前他們姐弟鍛煉時候的趣事,曾經的辛苦,現在想起來都是忍不住的笑,笑過就不由得惦記起帶弟來。

她平時跟來弟盼弟和寶都經常見麵,隻有帶弟,隻能偶爾聽回來的人些她的消息,至於她送回來的信,那真是除了好好好,就沒有別的了。

隻是別人也隻能帶來一點側麵的消息,其他的涉及軍事,他們也不敢打聽。

按招弟推斷,練兵大概還算順利,唐國這邊承平這十多年來,也算風調雨順,加上國家重視生產發展,已經開始顯現一片繁榮景象了。

而李國那邊,則是貧富分化嚴重,內戰不斷,底層人民生活困苦,辛勞一年下來,也最多混個餓不死,甚至有些被剝削的厲害的,連家人都無法保全。

招弟心裏再不願帶弟去涉險,也不能阻止她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也隻有這種時候,她才對李大郎生出些淡淡的的埋怨,對帶弟洗腦如此成功做什麼呢!

他們當初帶去的種子收獲也不錯,隻是肯定不能滿足他們需要,招弟他們能做的,也隻能保障好帶弟的後勤了。

到了車上,兩人就開始做正事了,一個構思南安城的發展,一個想著怎麼完善百藝堂。

等房子建得差不多了,招弟就計劃著先加入外傷處理與護理,到時候可以讓帶弟那邊抽些人過來學習,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先緊著需要的專業開,以後再慢慢的轉變重點就好了。

走了一個多月,終於到了京城。

招弟在城門外感歎,離她上次到京城已經幾年過去,城牆還是那麼古樸,她卻已經變了一個人了。

唐珩安在京城裏有王府,一行人先進王府整頓,等待宮裏傳召。

宮裏傳召很快,第二就宣召了唐珩安,而招弟則被帶往後宮認親。

唐皇的後宮裏未立皇後,宮務由德貴賢淑四妃共同襄理,其他低位份的加起來,也就十幾人左右,不到二十,不過,各個都是不同類型的大美人啊,那不同的風情,哪怕招弟是女的,也看得眼花繚亂。

跟招弟曾經學過的曆史上皇帝妃子多兒子少的情況不一樣,唐珩安的“弟弟妹妹”可多了,隻是他們年紀都比唐珩安的多,最大的弟弟,也差了唐珩安八歲,現在還隻是一個少年。

招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初她也算是受過宮鬥宅鬥培訓的了,夏嬤嬤當初可是專門對話裏的機鋒給她做過特訓,但是她在宮裏完全沒有受到這方麵的考驗,妃子互相之間倒是話裏藏話,什麼都在比,對她,都客氣的忽視了。

一大堆孩子,裏麵還有特別的惹不得的,七八歲貓憎狗厭的存在,招弟隻有一個感覺:宮裏的孩子簡直是魔鬼!

跟他們一比,招弟簡直要覺得自己的弟弟妹妹當初是假孩了,不然怎麼能那麼懂事那麼聽話呢?看看這些孩子,哪裏像是皇帝的孩子,就跟後世被寵壞了的熊孩子差不多!

她甚至還不止一次看見,其中幾個妃子被自己的孩子鬧得偷偷地翻白眼,轉頭還得壓住性子,耐下心來哄把自己氣的跳的兒子,很奇怪吧,這後宮裏居然是妃子自己帶孩子的,不是隻是單純的孩子跟自己一個宮殿的那種,而是親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跟普通的母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