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路上經過一座城池就有當地官員攜家眷前來拜見並送上土儀不一樣,唐珩安回到京城,並沒有人上門前來拜見。
也許是因為京城裏的官員們見多識廣?又或者他們對朝事的把握比那些遠離中樞的官員精確多了,不用把精力浪費在沒有上位可能的過氣王爺身上,也順便把自己忠直不阿的形象再加固加固。
沒有人來,還正和了招弟的意,哪怕唐珩安家裏是真有皇位要繼承,她也不想他去爭這個位置,反正以目前唐珩安的表現來看,他暫時也不像有這個心思的樣子,至於未來,當那個位置上不再是那個他狂熱崇拜的人的時候,那時候總會有個安排的,王權的過渡,自古刀光虎影的不少,但是平穩交接的更多。
更何況,有李國前國君成功把自己玩脫了導致國家一直動亂不止的前車之鑒在那,哪怕一個平庸的君王也會汲取教訓,何況唐皇呢,嗯,哪怕晚年真不幸糊塗了,那還有幾十年的時候呢,現在操心這些真沒有必要。
她興致勃勃的跟唐珩安打聽:“你那麼多弟弟,父皇他真的全會親自教導嗎?有那麼多的時間嗎?”
唐珩安難得沒有跟她膩歪,而是坐正了身體道:“那是當然,當初下大亂,父皇帶兵勤王,起初的時候條件極其艱難,沿途都需補充糧草兵源,父皇白行軍調度,夜裏查漏補缺之後總會抽出時間來問問我學習的進度,從不拉下,何況現在,哪會沒有時間呢?父皇曾經過,隻要是他的孩子,他都會盡量的做一個好父親。自己的孩子你自己不教,是想讓誰來替你教呢?別人哪怕再好,能夠把你的孩子教成你自己想要的那樣嗎?”
招弟看著唐珩安,他當初這麼聽了,看來也是準備這麼學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換個人,如唐珩安這樣身處這個位置,卻又被如此對待,哪怕他自己不多想,手底下的人也會不著痕跡的不斷提醒吧,積毀銷骨,長期被這種不確定的話所影響,該想的不該想的,大概都會想上那麼一想吧?再深的信任,也會在這長日久中慢慢的變薄甚至不見的。
這樣的例子簡直不要太多,大到朝廷大事,到鄉間凡夫俗子,都後娘難為,並不是每一個後娘都是惡毒的,也有一心一意想好好養孩子的。可惜大部分人還沒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善意時,早就有旁人對孩子念叨著有後娘就有後爹了,這壞的總是比好的多的,別人聽的壞後娘那是多了去,於是這些人從開始就先增加了難度,還有不少隻為看個熱鬧的,三不五時的分析分析後娘如何的麵甜心苦,更是人為的把這事情往難了整。
人心都是要拿人心換的,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能夠把自己初衷堅持到底的,受挫了,失望了,那幹脆就大家還是跟外人一樣吧,各走各的陽關道,落在另一方眼中,自然是終於露出了馬腳,那就更堅信別人所都是為了自己好,甚至因為曾經感受過的虛偽反而更容易反彈,不隻是做不了相安無事的陌生人,而是會不由自主的挑刺,會頂撞,會下意識的跟對方對著幹。
在這世界上,沒有血緣的牽係,少量釋放的善意能夠被人接受,過多的,總是會讓人不由自主的猜測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麼的。善人那麼多,能夠做到聖人的又有幾個呢?
招弟挨過去,趴到唐珩安身上,沒骨頭的似的把全身的重量讓他撐著,不過還懂得討好拉過他一隻手抱著,似模似樣的給他捏著,好像這樣就是等價交換了一般:“那這樣的話,父皇他可真是厲害了,我們姐弟一起長大,我也算是夠喜歡孩子的了,可是今看到你的弟弟妹妹們,那真是整個腦瓜都疼了,哪怕他們在父皇麵前都跟變了個人似的,這麼多人一起圍上去,每個人的功課還不一樣,都問完那得多少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