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鄰裏之間要互相依賴,不要失信疑人。你若有急事也不妨托鄰居照顧一下家裏。比如出遠門托鄰居照看家門,事情忙托鄰居照著一下孩子。每一個人都是珍惜別人的信賴的,擺出一副萬事不求人的姿態也會影響鄰裏關係,防鄰如虎更是傷和氣的。
⑩主動改善鄰裏關係,比如不妨和鄰居聊聊家常,常向鄰居老人問好,招呼鄰居孩子等。鄰居若來串門要表示歡迎,有可能的話,可安排一些共同娛樂機會。做了新鮮別致的食物,也不妨進一點讓鄰居嚐嚐鮮等,這樣會使鄰裏關係融洽。
(3)師生、師徒間尺短寸長,要尊師愛徒
師生間、師徒間既有長幼之秩,又有同仁之誼。這種關係是除家庭之外的一種最親密。最帶感情色彩的關係。從交際角度說的師生關係,主要指成年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有在正規學校裏形成的師生關係,也有個人業餘在社會上師從某方麵專家、學者專攻某方麵學問形成的師生關係,後者更帶個人因素,關係也更親密些,中國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也有“師道尊嚴”的說法,說明尊師是中國人的美德。而搞好師生關係,關鍵則在學生是否尊師,如何尊師。作為學生,從老師處得到知識營養的無私給予,這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心懷勵激,永遠銘記的。這感激、尊敬之情表現在言行上,應是每次見麵,都應首先問“老師好”,“然後再懇切地求教。”求教時態度謙和,舉止端莊。對老師所講的東西要專心聆聽,認真思考。聽完後若要提問題須反複斟酌,謹慎委婉。離開時要有禮貌地向老師道謝、道別。有的人對老師隨隨便便地以“喂”稱之,聽老師講時大大咧咧地摳腳抓頭、東張西望,提問題時胡攪蠻纏、咄咄逼人,離開時不打招呼、揚長而去,這些都是極不禮貌的、極無修養的行為,是極不利於從師求教的。其次,作為學生,要關心老師的生活、身體、情緒、需要。老師病了,要去探望,問寒問暖、送水送藥;老師有困難,要去幫忙,搬煤買米,不吝力氣;甚至幫眼力不好的老師抄稿子,幫腿腳不便的老師寄信,都是學生應樂於做的,做這些不起眼的瑣事,絕無巴結之嫌,卻有報恩之譽,有良知的學生都不應羞於這樣做。再次,做老師的最關心的成長所以學生就把老師看作最知心的朋友。有了成果,應及時向老師彙報,讓老師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因為這成功也有老師的一份;遇到挫折或失敗,也不妨同老師談談心、訴訴苦。老師一定會最理解你,最會替你分析原因,激勵再戰。
作為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天職、應認真履行之,否則就失去為師的根本了。除此之外,老師作為師長,要從各方麵關心學生,對學生要有責任感,講究師德。比如學生請教,不能“留一手”;學生有誤,不能譏諷;學生遇難,不可旁觀,隻要執著於一點:對學生要像對自己的子女一樣。這就盡到為師的責任了,搞好師生關係也就有基礎了。
師傅和徒弟的關係,與師生關係大致相同。需要補充的是師徒關係往往比師生關係更密切。因為他們工作接觸更多,相處時間更長,還有定時的生活聯係,所以處理師徒關係,還應增加下列具體要注意的地方;徒弟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主動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瑣事,比如擦機器、下班時打開水、買菜等,讓師傅覺得徒弟勤快、老實,盡而願多教其技術。徒弟若學得很快,或有時操作超過師傅,也不能飲水忘源,翅膀硬了就瞧不起師傅,這是道德問題;師徒雙方若有矛盾或某些不和諧的地方,做徒弟的要主動遷就師傅。這也算是一種尊重。做師傅的,應歡迎徒弟勝過自己,並對徒弟有責任感;與人為善,把徒弟的健康成長看作自己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