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畢竟這個家夥在馬萊的那種教育中長大,背負著馬萊巨大的歧視,還要表現得就如他們的一隻忠犬。
而他的心中應該還忍受著殺死同胞的苦痛,這樣交織的心情極度糾結。
他既要清楚認識到自己其實是懷著艾爾迪亞人複興夢想的戰士,也要扮演好作為馬萊忠犬的角色。
而且他還要處處提防身邊所有的人,這無不都在摧殘他的人性。
可以說,他比梟過得還要艱難。
梟雖然也打入了馬萊內部,但是梟是以馬萊人的身份打入,他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心理負擔,起碼不用承受來自馬萊時刻的監視壓力。
但是肖邦還是無法讚同他的做法,他同牆內王是分別走入了兩個極端:牆內王是去極力避戰,而佩茨和梟卻是要挑起戰爭。
至於哪一個是正確,肖邦還有些疑惑,但是總感覺都是不對的。一味地避戰是不可取的,同樣,激進的戰爭也是讓他無法接受的,這樣隻會讓矛盾更加激化,不是解決問題的終途。當然,一場戰爭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絕不能再次演變成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血腥屠殺與“淨化”。
肖邦說:“我確實無法完全讚同你的想法,但是我的出發點也是為了讓艾爾迪亞人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我覺得還是有其他更有效的辦法。”
佩茨嗬嗬一笑:“如果真有,那我還真是洗耳恭聽了。”
肖邦望著舷窗外波濤洶湧的大海,“總之一切還是會變好的。”
船在夜晚時分抵達了帕拉提島,肖邦在夜色之中先在冰冷的海水中遊到了岸邊。
他準備自己先行返回。
島上似乎還是之前的那個樣子,牆壁外的巨人還是不多,肖邦以極快的速度接近這最外層的瑪利亞之牆。
很快,他再次看到了這久違的牆壁。
肖邦攀上牆壁,在牆壁頂端偶然看到了幾個罐頭,這是馬萊的軍需食品,看來這是之前那些馬萊戰士留下的。
也不知道在他們心裏,是怎麼看待牆內這個世界的,——最多的或許是馬萊傳輸給他們的仇恨,但內心深處有沒有一點自己民族的歸屬感就不得而知了。
瑪利亞之牆內還是有著很多的巨人,肖邦站在高牆上,看著牆下難以計數的巨人,歎了口氣:就算牆內人真的要走出牆壁,怎麼處理這些巨人都是一個麻煩事。
肖邦稍作修整,就跳下城牆繼續趕路。
牆壁內的巨人也感知到了肖邦,但是肖邦速度如同鬼魅,如果他想要避開,這些巨人也根本攔不住他。
而且肖邦還看到之前那幾頭新變成的硬化巨人,這種巨人控製性還好不強,不然牆內世界可真就麻煩了。
快到傍晚時,肖邦終於趕到了羅塞之牆最南段的希幹希納區。
而他赫然發現夕陽中牆壁上站著一個人影,可不就是露莎!
露莎每天都在這翹首以盼,但是每天都是失望而回。而今天,她突然發現牆下的巨人有些異常,然後就看到了一個速度極快的人影向著羅塞之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