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上曾說,圍三闕一,就是要求我們攻城的時候要虛留缺口,讓敵人有路可退,這樣可以瓦解對方的死戰的決心。”李績這次倒是沒有發火,而是耐心地給自己的副將解釋了一番。
他的副將也是個好學之人,繼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那這樣,不是讓敵軍逃了嗎?”
“虛留缺口並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敵人逃跑的必經之地預設埋伏,使敵人在倉促逃跑過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別是圍困堅守城堡的敵人,一旦敵人棄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戰戰場上徹底消滅敵軍.相比之下,與逃竄之敵作戰的難度顯然要比與死戰之敵作戰要小得多,代價也會少得多。”李績得意地說道,這個計策是在他兩日攻城失利之後想出來的,對方接著城池,防禦驚人,幾天在南門丟下無數人命,這表示對方的將領也是個善戰之人,至少來說是個善守之人,或許再連續強攻幾日可以拿下巨野,但時間不等人,後方有賊寇四處流竄,導致了聯軍軍心不穩,如果不能盡快拿下巨野,他們這個聯軍也要散夥了。到時候,他肯定是沒法向趙高交代的,所以才想到使用計謀。李績有信心對方看不穿,就算對麵看出來了,也沒關係。巨野城破是必然的了,如果對方死守,那麼他們今日的損失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因為昨日李績仔細地觀察過對方士卒的數量,經昨日一戰,對方所剩的士卒應該隻有幾千人了。若是今日還是選擇強攻,那麼也有可能破城,但自己這邊就不得不出兵攻城,那樣自己也會遭受不小的損失,這是他不想看到的。所以才用計將各郡縣的人馬調到北門去主動攻城,將對方的人手吸引到北門。然後自己在南門和東門佯攻,吸引對方分散兵力,隻要對方分兵,那麼北門那邊肯定是一場傷亡慘重的戰鬥,若是對方守住了,損失也是不能接受的,守不住,城就破了。讓對方覺得這一次是全線進攻,迫使對方考慮放棄守城的選項。至於設伏,李績早就安排人手埋伏在西門那裏,隻要對方敢從那裏逃走,那麼定會遭到他的部下的迎頭痛擊。
李績的副將露出崇拜的神色,李績很是享受這種目光,等了一小會,下令副將帶著部分人手繼續留在這裏,若是對方沒什麼防守,就可以酌情進攻。而他則帶著剩餘的人手殺向東門。
直至目前,事情的一切都按照李績的劇本進行。李績已經準備過會回去後為自己舉辦慶功宴,準備看著各縣郡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最後卻沒有占到任何便宜的表情。
若是沙破軍那邊真的是配合李績,那麼說不定最後結局會像李績所描述的那樣,但是這裏是戰場,可變因素太多了,沙破軍又是主角,你李績隻能在這裏飲恨了。要怪就怪,誰叫你不是主角,誰叫你爹不給力,沒給你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