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闖了大禍的“解放者”(1 / 2)

第五十二章闖了大禍的“解放者”

1946年9月21日,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但是在國共曆史上它又將是不尋常的時刻。一架飛機從錦州機場騰空而起,呼嘯著衝向天空,這是國民黨駐錦州的空軍進行例行訓練,起飛的是一架美式b-24轟炸機。

b-24“解放者”是美國研製的遠程轟炸/偵察機。該機采用大展弦比梯形懸臂上單翼,機翼上裝有四台氣冷r1830型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883千瓦。它有一個實用性超強的粗壯機身,上下,前後左右兩側均設有自衛槍械(共7~12挺12.7毫米口徑機槍),構成一個強大的火力網。機頭有一透明投彈瞄準艙,其後為多人製駕駛艙,再後便是一個容量很大的炸彈艙,可掛各種炸彈。b-24采用垂尾,形狀為豎橢圓形,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艙內。因b-24給人堅實,大而笨且慢的印象,故在當時獲一非正式的“倉門板”之雅號。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生產得最多的大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轟炸機,多達1.9萬架的產量,確立了它在飛機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b-24“解放者”(liberator)重型轟炸機機組成員8至10人,航程5152公裏(裝載5000磅炸彈時為2300英裏,即3700公裏),也主要用於歐洲戰場,和b-17轟炸機一起,成為對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主力。

在二戰期間,b-17與b-24對德國投下大量炸彈,是人類戰爭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壯烈的一場空襲作戰行動。在戰爭後期,b-24更多投入遠東戰區,不僅執行戰略任務,也參加戰術打擊行動。

b-24“解放者”是大戰中美國生產最多的大型轟炸機,也是使用最多的大型機種。b-24轟炸機是歐洲,同時也是非洲、亞洲廣大海空戰場上的“空中霸王”。b-24在航空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獨具光彩的一頁。

現在這架“解放者”一路向東飛去。按照計劃今天它要飛個長航程,由於裝載了5000磅炸彈六枚,時速隻有四百公裏左右,機艙裏八名機組人員正在各自忙碌著,大家對這樣的飛行訓練已經非常熟悉了。其實早在抗戰後半期,國軍飛行員就已經使用這型飛機了,現在的機組人員中有一半是老飛行員,機長姚誌武擁有三百小時飛行經驗,可以說對機上的每個部件、每一個位置都十分熟悉,看著其他新成員緊張而忙碌的樣子,他不禁微微一笑,大聲對其他人說:“弟兄們!不要緊張,慢慢來。”幾個老資格的機組人員連聲附和著,但是其他人還是不敢大意,依然一絲不苟的忙碌著。

飛機按照既定航線正常飛行著,前麵出現了一片很厚的雲層,飛機一頭紮進去,頓時機艙裏一片漆黑,照明設備立即開啟,大家臉上都很平靜,這種情況經常遇到,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足足過去了五分鍾,飛機還沒有衝出雲層,突然一道閃電在飛機機頭位置瞬間爆亮,機艙裏頓時一片漆黑,顯然飛機遭遇了故障,幾個新組員頓時一片驚呼,姚誌武大喊一聲“不要慌!立即命令打開應急燈”。

昏黃的燈光一閃一閃,機艙裏恢複了平靜,姚誌武大聲命令迅速檢查各種儀表設備,大家一陣忙亂,突然機艙裏恢複了光明,飛機終於飛出了可怕的雲層,大家唱出一口氣,手裏的動作立即慢下來,突然駕駛員大聲報告,飛機方向儀失靈,姚誌武趕緊跑過去,一陣忙碌發現沒有任何效果,飛機徹底失去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