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我的理財觀(2 / 3)

術有專攻,“千裏馬”雖然能一日千裏,但是,耕起地來卻不如“老黃牛”實在。蓋茨雖然是頂尖級電腦奇才,但在理財的具體操作方麵難免“技不如人”。為了使理財事務不致過多地牽製自己的精力,蓋茨聘請了“金管家”。1994年,蓋茨在微軟股票之外的財產已超過4億美元時,聘請了年僅33歲的勞森作為他的投資經理,並答應勞森說,如果微軟股價一直上升的話,勞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錢來進行其他投資。除了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組合外,勞森還是蓋茨捐資成立的兩個基金的投資管理人,蓋茨對這兩個基金的捐贈是以將自己名下的微軟股份過戶給這兩個基金的方式來進行的。勞森的工作就是將這些股份以最好的價錢售出,並在適當的時候買進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來完成這一過程。經過專家的打理,這兩個基金的每年捐稅已經超過了名列《財富》500家中的後幾家公司的淨收入。

18.洛克菲勒勤儉致富

堅實的財富是需要努力和節儉才能追求到的,同時也需要時間和毅力。依照世界的一般利率來粗略估算,如果每天儲蓄1元,88年後可以得到100萬元。正因為這種有耐性、有毅力的精神,很多人便由此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如洛克菲勒一世若不以5年時間勤奮工作節儉儲蓄,其後他就不能獲得800美元為創業的資本,因而也不可能成為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的企業精神,從該集團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的創業過程看,有一點是很突出的,就是注意勤儉,換句話說,勤儉致富是其企業精神。

洛克菲勒一世的父親叫威廉·洛克菲勒,他在美國是一位小商販,販賣一些小藥品,後來也沿街叫賣石油。洛克菲勒一世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的精神,而且學習到一些經商的手法,這對他日後的發跡致富不無影響。

洛克菲勒一世出生於1839年,他雖然進入學校讀書的機會不多,但善於把握時間學習,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所以腦子變得十分機敏。到了十多歲時,他已考慮自己怎麼創業致富了。為了尋找致富之路,他決定將辛辛苦苦打工積攢到的5美元用來購買書籍,以圖從書本中找到致富方法。

一天,他在一份晚報上看到了出售發財秘訣的巨幅廣告,他連夜趕到書店去購買這本求之不得的書。拿回家後,他急忙拆開包裝嚴密的《發財秘訣》,哪知書內空無他物,整本書內僅印有“勤儉”兩個大字。洛克菲勒大失所望,並十分生氣,一下把書扔到地上,並準備到書店找老板算賬,控告他及作者騙人。但當時時間已晚,他估計書店已關門了,所以,又決定第二天才去。

那天晚上洛克菲勒一世輾轉不能入睡,起初是對書的作者和書店生氣,怒斥他們為什麼要以此簡單二字印書騙人,使他辛苦得來的5美元血汗錢浪費在這“騙術”上!後來,夜已深了,他的火氣也慢慢降下。他想,為什麼作者僅用兩個字出版一本書呢?為什麼又選用“勤儉”這兩個字呢?想呀想,越想越覺得“勤儉”兩字有味道,越想越覺得該書作者的用意,越想越覺得勤儉是人生立世致富的根本通道,他終於大徹大悟了。

想到這裏,天已亮了,他趕緊把書本從地上撿起來,深深地吻了它一下,然後端正地擺在他臥室的書桌上,作為他奮鬥創業的座右銘。從此,他努力地去打工,埋頭苦幹,把每天掙來的錢,除了交部分給家裏外,其餘一分也不亂花,全部積蓄起來,準備用做以後創大業之用。

洛克菲勒如此堅持了5年,辛辛苦苦地積攢了800美元,他擬用這筆錢開創了他的事業。

19.霍華·休斯的理財觀

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這正是休斯的經營思想,是他穩當實在的製勝之道。他認為,既然2300萬美元也是由許多個150美元組成的,那麼,就沒有理由因2300萬美元可能到手而放棄、浪費150美元。他認為那種崇尚“小錢不出大錢不入”的說法不全對。其實,注重效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正是在競爭中積小勝為大勝的道理。這也是穩紮穩打,降低經營成本即增加收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