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張先生問道:“孔瑞,你這次回到礦穀中來,是有什麼事情?”
孔瑞道:“學生自五年前離開礦穀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這次回來一方麵是為了拜祭一番父母,另一方麵就是來拜見先生了。”
張先生知道孔瑞現在也是慢慢地遠離塵世,真正成為了修煉中人,又看到這一次居然有他師伯跟著過來,就猜到孔瑞可能是最後一次回到礦穀了,再見也是無期,他是人老多情,不由得有些難過起來,道:“也好,難得你有如此孝心。”
孔瑞感到張先生似乎有些傷感,便趕緊勸道:“學生以後還會常回來看先生的。”
張先生知道自己不應該剛見麵就想得太多,弄得氣氛不好,便連聲說道:“那就好,那就好。”
風長老知道這礦穀應該就是孔瑞這次遊曆的最後一站,也不催他,就任由他和張先生相互閑聊起來,他卻要趙秀英給他安排了一間客房,獨自先走了。
第二天一早,趙秀英就給孔瑞準備了一些拜祭用的東西,由孔瑞獨自上山去了。孔瑞見到山上那四座墳塋似乎一直有人在照顧,收拾得整整齊齊,不禁對趙秀英等人心懷感激。
孔瑞這些天終於想通了,知道以他現在的修為,是不可能和蘇韻在一起的,即使娶了蘇韻也不可能和她有夫妻之實,二人天天在一起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而且從風長老的口氣中,孔瑞隱隱地察覺到了似乎蘇韻並沒有死,隻是不能相見罷了,他的心中才好受了一點;眼下孔瑞也明白了,自己要想為更多人做更好、更大的事,自己就必須要有更強的實力,也就下決心要好好修煉,努力提升自己的修為。
所以孔瑞這一次的拜祭就多了一層負擔,知道以後是很難再回來,而且他雖然對蘇青雲口稱“嶽父大人”,卻對蘇韻現在生死未卜、下落不明還是十分內疚;又對著母親的墓自責了半天,認為自己沒有能夠完成母親的叮囑,照顧好妹妹,忍不住又痛哭了一番。
痛哭了一場以後,孔瑞就感覺輕鬆了許多,就一隻守在父母的墳前。直到天完全黑了下來,孔瑞這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那裏,回到了張先生的院子。
一回到房間,孔瑞就看到風長老和張先生相談甚歡。風長老雖然沒有從張先生那裏得知孔瑞是如何練成一心多用的,但卻對張先生的學識感到頗為佩服。尤其是張先生所談多是些十明道義方麵的東西,又加上他在孔家鎮和礦穀中這樣險惡的夾縫中生存過程中的心得,就連風長老這樣的人都覺得跟張先生相談之後,他自己都有些收獲。
第二天一早,風長老就帶著孔瑞告辭離開了礦穀。孔瑞自己也知道日後應該是很難再回到這裏來了,便拜別了張先生,跟著風長老驅雲騰空而起。
看著張先生、趙秀英和一個小孩子在院中仰望著半空,孔瑞心中不舍,在半空中又看了看這個對他一生中極有影響的地方,心就徹底放了下來。忍不住心中想著:自己在幼年就來到礦穀,算是悟玄之道嗎?這一路走來,又悟出了什麼大道來?這大道悟玄到底是什麼呢?他雖然不停地在思考問題,足下卻不敢怠慢,跟著風長老驅雲走了,直奔西南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