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輯一 做事先做人(3)(2 / 3)

就在這生死關頭,東晉宰相謝安派出了自己的侄子、名將謝玄,謝玄率軍八萬抵抗前秦軍隊。一百萬對八萬,兩軍力量懸殊,苻堅信心滿滿,以為隻要前秦軍一吹起衝鋒號,就可以“秋風掃落葉”般擊潰晉軍。可令苻堅沒想到的是,兩軍初一交鋒,前秦軍隊就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前秦軍受挫,於是駐紮在淝水岸邊修整,以待時機。

謝玄乘勝率軍到達淝水,與前秦軍隔河相望。兩軍相持,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情況對前秦軍越來越不利,因為前秦軍隊中有很多的北方少數民族,其中主要是鮮卑、羌、羯。大家雖然表麵上臣服於苻堅,但時刻準備著顛覆前秦政權。並且,前秦剛剛統一北方,後勤保障也很成問題,這個時候,苻堅想盡快與晉軍主力決戰。

巧的是,沒多久,謝玄就派人對前秦軍說:“你們那麼遠跑到我們的疆土上來,卻在淝水邊上列陣不動,這是不想速戰速決。請你們稍微退後一點,讓我們的部隊渡河與你們決一雌雄。這樣大家都痛快!”

接到這封信後,苻堅的部下有的就說:“咱們應該憑借淝水把他們堵在河對岸,我們人多,形勢一定會有利於我們的。”苻堅麵對這送上門來的大餐,心裏頓時鬆懈了,大大咧咧地說:“你們隻管命令軍隊退後,讓晉軍過河,等到他們過來了,我們再用數十萬鐵騎把他們全部趕進河裏去,徹底消滅他們。”於是將軍們命令各自的軍隊向後撤,就在這時,意外出現了:前秦軍一聽撤退的命令,以為敗局已定,頓時亂了陣腳,四下逃竄。

晉軍一看前秦軍亂作一團,迅速過江,對前秦軍展開猛烈的攻擊。前秦軍越發混亂,竟然再也組織不起防衛力量,一敗再敗,士兵們一路上隻顧逃跑,聽到風聲,以為是晉軍追來了,聽到鶴鳴,也以為是晉軍的戰馬追來了,嚇得麵無人色,抱頭鼠竄。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前秦即將統一天下的大好形勢,霎時間被瓦解。東晉一鼓作氣收複了洛陽、彭城等大片北方領土,前秦政權內部的鮮卑人、羯人等也趁機反叛。一個曾經無比強大的前秦政權,很快分崩離析。

點|睛|智|慧

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一百步你已經走完了九十九步,隻差最後一步就大功告成,但就在這個時候,因為客觀的抑或是主觀的原因,最後一步沒走好,功虧一簣。所以,就算是到最後一秒,我們都得小心謹慎,在勝利果實切實握在手心之前,不要因為勝利在望而鬆懈。

第十四節 越危急越需要冷靜

老祖宗說話

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譯文:有事的時候,要有沒事時的平靜和鎮定,隻有這樣才能解決眼前的困難。

過來人的故事

三國時期,在與魏國的一次戰役中,諸葛亮因為誤用馬謖而丟掉了戰略要地——街亭。老狐狸司馬懿見狀,連忙帶領十幾萬大軍,把在西城坐鎮指揮的諸葛亮圍了起來。這時,諸葛亮身邊隻有一些拿筆杆子的文職人員,武將全部派了出去,士兵也隻有二千五百人。如果領著這些人馬跟司馬懿打,那不亞於和大象掰手腕。

看到這種情況,文官們一個個腿肚子直抽筋。其中一個人哆哆嗦嗦地說:“丞……丞……丞……丞相!咱……咱……咱們兵力這麼少,您……您看是不是得去搬救兵啊?”

諸葛亮鎮定地說:“大家別慌,我們一起去看看情況再說。”於是,大家一起來到城牆上。諸葛亮定睛看了會兒說:“有了,等會兒就叫你們看看,我怎麼讓老狐狸司馬懿走人!”

諸葛亮吩咐所有的士兵都藏起來,城牆上的軍旗也全部拔掉,還讓士兵把四個城門全都大開,在鄰近城門邊的大街上,二十幾個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則穿著休閑服、頭戴高帽,領著兩個服務生,帶上一張琴,坐在城頭。然後對著魏軍,撫琴高歌。

城下的司馬懿一看這情況,心想:這牛鼻子老道,搞什麼名堂?我十幾萬大軍圍城,他竟然還有心思撫琴,這其中肯定有詐!

但他還不死心,就向城牆上大喊:“牛鼻子老道,有本事,別玩虛的!下來,咱們光明正大地打一仗!”諸葛亮沒答茬,繼續唱自己的。

諸葛亮越顯得悠閑放鬆,司馬懿越覺得這裏麵肯定有名堂,隻好命令部隊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撤!這時他的兒子上前跟父親說:“父親,我推測這牛鼻子老道城裏沒什麼兵,所以他才故弄玄虛,要不讓我帶領一支人馬,進去探探情況?”

司馬懿說:“千萬不行!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家夥做事一向很謹慎。現在搞得這麼蹊蹺,肯定有奸計。咱們還是趕快走吧!不然的話,天曉得這家夥又會出什麼妖蛾子!”

於是,魏軍急匆匆地撤了回去。後麵傳來的是諸葛亮嘹亮的高音……

這就是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退司馬懿的故事,曆史上人們多稱讚諸葛亮神機妙算,其實靜心想一想,這不就是遇到危急情況冷靜應對的例子嗎,沒有冷靜,何來奇謀?

點|睛|智|慧

越是遇到危急的情況,腦瓜越要冷靜。有人會說,火燒眉毛的事,能淡定的下來嗎?淡定不下來,你也得淡定。因為這個時候,你越是慌慌張張,大腦越會短路,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把事情越搞越糟。冷靜才有急智,才有可能把事情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