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
譯文:當碰到是與非、善與惡的問題時,千萬不能遷就退讓,如果那麼做,人格就會大大受損。
過來人的故事
北宋年間出了個著名的清官包拯,人送綽號“包青天”。
話說有一天,包大人到一個縣視察,突然一個老太太攔住了他的轎子,大聲呼告:青天大老爺,我老太太有冤情要訴啊!
老包連忙下轎,扶起老人說:老人家,你不要慌張!有什麼冤情,本官會為你主持公道。
老太太淚流滿麵地說:大老爺呀,本縣縣太爺包勉,有一天經過我家門口,看我兒媳婦長得漂亮,就要非禮她。這時,我兒子上前攔住,但被包狗官叫衙役活活打死了。後來我三歲的孫子又上前拉住他媽媽的褲腳,那狗官飛起一腳就把我的孫子踢出去十米,當場就咽了氣。兒媳婦受不了刺激,後來也上吊自殺。我的青天老爺,您可得為我做主啊!
老包一聽“包勉”兩字,就如五雷轟頂。原來,這本縣太爺包勉就是包拯的侄子。他心想,包勉呀包勉,你怎麼這麼混賬,三條人命啊!這次就算天王老子也保你不得!於是,他命令有關人員趕快把包勉捉拿歸案。
包拯忙了一天,剛回到家,妻子就熱情迎上來為他接衣摘帽,並“無意”地說了一句:老爺,那箱子裏的撥浪鼓,我看放在那也沒什麼用處,不如把它扔了算了!
包拯一聽,不高興了,說:你今天是不是沒事找事啊?我不是跟你說了無數遍了嘛,那是我與侄子深厚情誼的見證,他比我的生命還重要!
妻子連忙說:你記得你們間的情誼就好!我聽說侄子這次犯大事了,你可別太死心眼,殺了他,怎麼向嫂子交代?
一說到嫂子,老包就想起了小時候的事:自己命苦,娘把自己一生下來就去世了。嫂子見我可憐,就把我帶到了自己身邊。後來雖然有了自己的兒子,但她依然是把我放在第一位。有次,哥哥買了個撥浪鼓給包勉,但我也想要,就去搶,但包勉就是不鬆手。嫂子看見後,連忙哄包勉給我,小家夥最後也爽快地答應了,並說:“叔叔,我是你侄子,應該先給你玩!”想到這,包拯淚流滿麵。
見包拯掉了眼淚,妻子連忙趁熱打鐵說:老爺,要不這樣吧,人死也不能複生,不如咱們送三百兩銀子給老太太。有這些錢,也夠她養老送終的啦!
說到這些,包拯也有點動心了,就隨口答應了。但晚上睡覺一閉上眼,他腦海中就會出現三歲兒童無辜的眼神和老太太白發蒼蒼的頭發。他歎了一口氣,心想:不能這麼幹呀,畢竟是三條鮮活的人命啊!包勉呀包勉,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呀!誰叫你自己混蛋!
第二天,包勉被帶上了公堂。望著跪在下麵的侄子,包拯嚴肅地問道,罪犯包勉你可知罪?
這時包勉還以為叔叔是在跟自己演戲,他就不在乎地回答說:下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還請大人說清楚點。
包拯馬上叫人把人證物證帶上來。一看這架勢,包勉這小子就著急了,知道自己這一根筋的叔叔要來真的啦!
於是,他就大聲喊道:叔叔,你可別忘了過去我媽是怎麼對你的。你可不能為了自己的名聲,就六親不認啊!
包拯大聲說:過去嫂子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記!但這次實在是你作惡太深,不殺你天理難容!包勉,叔叔隻能對不起你了!至於嫂子,我會好好照顧她的。
包拯轉頭對張龍趙虎說:包勉犯有故意殺人罪,虎頭鍘伺候!就這樣,包勉為他的獸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包拯也沒辜負人民對他的期望。
點|睛|智|慧
小事可以通融,大是大非的問題,一點也不能退讓,這是古人一直宣講大道理。人一旦枉顧大是大非,一步退讓,就會步步退讓,從而使自己陷入禍患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這樣的事情,在電視中、生活中都經常看到,不可不引以為教訓。
第二十節 人不可貌相
老祖宗說話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譯文: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智超凡脫俗的人,不是世間最完美的人,最完美的人是那些看起來平淡樸素、沒有任何特點的人。
過來人的故事
南宋年間,在江西東北部山區有很多老虎。
一年的新年正月,一隻大老虎賴在一個村子後麵的山上就是不走,傷害了不少牲口。有膽子的後生仔,幾次出動去偷襲,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時,村裏的一位長老就說,要鏟除這個禍害,必須得請“李殺虎”才行!
“李殺虎”是安徽古徽州一個姓李的大家族,皖贛交接地區的老百姓都說,這個村的人個個都是打虎的能手。於是,全村的人就備了份厚禮,派人到徽州去請。派去的人很快就回來說,李家的人已經答應了,打虎的能手隨後就會到。
沒過三天,那邊果然派了人來:一個是老頭,頭發胡子比雪還白,背也駝成了一百三十度,還不停地咳嗽;另一個是小孩,大概也就是八九歲的樣子,是老頭的孫子。看著這二位,村民們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裏嘀咕:就這一老一小,還想打虎?恐怕不是他們打老虎,而是老虎吃他們吧!
但既然請來了,就先吃個飯再去試試吧,於是,村民就請祖孫二人上桌吃飯。老頭知道村民們不相信他,於是開口說:“我看你們這離山上也沒多少路,不如咱們先把老虎給除掉,回來再踏踏實實地吃飯!”說完,拉著自己的孫子就往山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