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雙壁的境遇(1 / 2)

東域四國呈東西南北四方分布,東雲,西齊,南新和北漢,疆域以雲峰國最為廣闊,占整個東域的三分之一,其次是齊尊國,新耶國屬最小,而在四國之中,漢燕國地域雖不及齊尊國,但局勢和國力卻較之穩定許多,其安邦之功當屬漢燕國國君義王,他以中庸之道護國興民,上千年來從不摻於他國紛爭,並效仿羅靖王的治理之法,遠離齊尊國的頹廢荒淫,婉拒西域的多方誘引。

漢燕國的王宮位於錦繡繁華的燕山都,由如天然護宮河的紫燕湖綿延環繞,為與外界聯接,湖上搭建了一座紫金石雕琢的水上橋梁,如虹般橫跨兩岸。

紫色的虹橋上,迎風站立著一位一身白衫的男妖,黑亮的青絲由長長的白緞在頭頂高高紮起,如一瀉瀑流垂落在潔白纖修的後背,極盡仙雅斯文。

男妖泛著幽情的冰藍之眼專注地凝視著橋下的水花,安謐之中淺顯一絲傷感,感覺到一股熟悉的妖氣漸漸趨近,他立刻轉過頭,臉上漾起淡淡的笑容;“義王好閑情,居然尋到這裏,你就不怕那些臣子們到處找你?”

“讓他們找吧,我怎能棄朋友不顧呢!”被喚作義王的男妖說道,緊接著走近說:“連城兄為何仍是心事重重呢?還是放不下嗎?”

楚連城平靜地回應道:“放與不放也隻是一念之間,但這一念何其艱難。”

同樣一身簡潔白衫的漢燕國國君義王黑瞳中閃著睿智的光茫,送給好友一句真言:“冥冥之中,一切糾結終要在是與非中了解,雖然因生果,果生因,但因果之緣也在變化之中,既然將來還未確定,那就做你想做的,別去在意那放與不放了。”

禪言入耳,楚連城露出欣慰的笑顏:“知我者義王也,不枉我此行呀!”

原來,楚連城離開秋菱城後,並沒有直接趕回雲飛山,而是來到漢燕國會他的好友義王,他的主要目的是說服義王與羅靖王聯合,攜手進軍西域,永除後患。另外也乘此機會舒緩心情,調理心境。

義王得知楚連城的意圖後,直言不想與羅靖王合作,他坦率地道出羅靖王其實有獨霸靈界的野心,一旦西域被征服,那東域的其他三國即使曾與他並肩作戰,最終也會同西域一樣接受消亡的命運,同時,義王也不願打破漢燕國現有的安寧,將自己的子民推入戰火烽雲之中。

義王不但是靈界難得的賢君,同時道義極高,他不同於羅靖王的狂霸,也區別於玉林川的不羈,素來退避紛爭,獨具英慧,在靈界自樹一幟。楚連城深悉義王的品性和修德,見他態度堅決,便不再多言,幾天下來,隻是與他一同交談心得,品茶論酒,其間也略吐了一些困惑。

兩位風雅俊顏的儒生佇立在紫金橋上,在魅色中像兩個出塵的仙者,怡然之情如淡雲清風,然而相比之下,楚連城卻並不及義王那般安逸,他對好友正色道:“既然無心聯合,我也不強你所難,但有一事還須相求。你我已知,現在齊尊國擁戴了一位新王,此王是楓宇的知己玉林川,以前就有所耳聞,他行事無拘無束,如同閑雲野鶴,不熟者以為無才無能,但其實造詣頗高,有治國安邦之能,他的出現會改變東域千年不變的局勢,這是羅靖王不願看到的,我希望義王你繼續中庸,維係東域的現有平衡。”

義王笑道:“不愧是雲峰雙壁,你和羅靖王始終是連在一起的,既然拒絕了你,我就更不會接受其他的了,畢竟與你為敵是我最不願做的事情。”

楚連城感慨萬端,由衷而言道:“是啊!我何嚐不是如此呢,其實羅靖王背負的是整個靈界的未來,他的一統江山必定會為靈界帶來無限生機,東西兩域,以及東域四國的潛藏戰亂終有一天會爆發,終結這一切的就是羅靖王,他是必須的存在。你我也許真會有對立的那一天,到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