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次抉擇,一生成就(1)(2 / 3)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故事中的老虎一樣,往往對別人的幸福和成功羨慕不已,而對自己所處的狀況卻熟視無睹。別人認為好的東西或許根本就不適合我們。就好比吃菜,有的人口味重點喜歡辣的鹹的,而口味清淡的人對此就有點難以接受了。因此我們應該明白:別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看起來很好,但或許那隻屬於別人,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我們自己。我們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合適選擇。

1935年,帕瓦羅蒂出生於意大利的一個麵包師家庭。他的父親是個歌劇愛好者,常把卡魯索、吉利的唱片帶回家來欣賞。帕瓦羅蒂受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也喜歡上了唱歌,並且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他唱歌的天賦。

長大後,帕瓦羅蒂依然喜歡唱歌,但他更喜歡孩子,並希望成為一名教師。於是,他考上了一所師範學校。在師範學校學習期間,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專業歌手發現帕瓦羅蒂很有唱歌天賦,於是便把帕瓦羅蒂收來做他的學生。臨近畢業的時候,帕瓦羅蒂問他的父親:“我應該怎麼選擇?是當教師呢,還是成為一個歌唱家?”父親這樣回答他:“孩子,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隻會掉到兩把椅子中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聽了父親的話,帕瓦羅蒂選擇了教師。不幸的是,初執教鞭的帕瓦羅蒂缺乏經驗,管教不了調皮搗蛋的學生,最終隻好離開了學校。於是,帕瓦羅蒂重新選擇了唱歌。

17歲時,父親介紹帕瓦羅蒂到“羅西尼”合唱團,開始隨合唱團在各地舉行音樂會。帕瓦羅蒂經常在免費音樂會上演唱,希望能引起某位經紀人的注意。可是很遺憾,經過將近7年的打拚,帕瓦羅蒂依舊是個無名小輩。眼看著周圍的朋友們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也都結了婚,而自己還沒有養家糊口的能力,帕瓦羅蒂苦惱極了。“破屋偏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偏偏在這個時候,帕瓦羅蒂的聲帶上長了個小結。在菲拉拉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他就好像脖子被掐住的男中音,被滿場的倒彩聲哄下了台。失敗讓帕瓦羅蒂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但他並沒有這樣做,冷靜下來的帕瓦羅蒂想起了父親的話,於是他堅持了下來。幾個月後,帕瓦羅蒂在一場歌劇比賽中嶄露頭角,被選中在雷焦埃米利亞市劇院演唱著名歌劇《波希米亞人》,這是帕瓦羅蒂首次演唱歌劇。演出結束後,帕瓦羅蒂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隨後,帕瓦羅蒂應邀去澳大利亞演出及錄製唱片。1967年,他被著名指揮大師卡拉揚挑選為威爾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獨唱者。

男人成長法則

別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看起來很好,但或許那隻屬於別人,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我們自己。我們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合適選擇。

從此,帕瓦羅蒂的聲名節節上升,成為活躍於國際歌劇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與多明戈、卡雷拉斯共享“世界三大男高音”的聲譽。當一位記者問帕瓦羅蒂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時,他說:“我的成功在於我選對了自己施展才華的方向。我覺得一個人如何去體現他的才華,就在於他要選對適合自己人生奮鬥的方向。”

選擇好適合自己人生的奮鬥方向才是最好的。看到別人在自己的領域內取得成功而心生羨慕,不辨情形就盲目地一頭紮進去,這樣做隻會讓自己因迷惑而力不從心。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生之路千萬條,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選擇。很多人借用別人的成功之道套在自己的身上,最終卻發現不合適,這種削足適履的方法無疑是萬萬不可的。對待任何美好的事物,我們都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否則隻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隻能事倍功半。

第三節 以智慧輔佐選擇

縱觀我們以往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環境中,總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十年寒窗、夜以繼日地學習,卻仍然成績平平,在中等水平上徘徊;工作以後,對待工作也是嚴肅認真、兢兢業業,可業績卻絲毫沒有起色。

我們站著不比人矮,躺著不比人短,吃得也不比人少,但為什麼就是幹得沒有別人出色呢?方法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作好選擇遠比盲目努力要好。

有一個非常勤奮的青年,很想在各個方麵都比身邊的人強。可經過多年的努力仍不見有什麼成就,這讓他很苦惱。於是他決定去請教一位高僧,希望從那裏得到一些指點。

那位高僧明白年輕人的來意後,叫來正在砍柴的三個弟子,囑咐說:“你們帶這位施主到五裏山,打一擔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柴火。”於是年輕人和三個弟子沿著門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