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拆掉思維的牆,人生才能不設限(2)(3 / 3)

德川家康從來都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他善於模仿,但並非僅僅是模仿,他能從中加入自己的獨到見解。他埋首研究甲州軍事、武田信玄的用人之道,也從織田信長處學習到風格迥異的戰術策略以及管理財政、經濟的方法竅門。德川家康從對壘的實戰中,模仿兩位名將的領導哲學和用兵策略,融入自己在戰場上領悟到的謀略,爾後在小牧長久手一役大敗敵軍,開創出具有王者之風的兵法。他的作風,對後來日本的民族性與傳統精神,有極深遠的影響。

綜觀日本曆史,藤原氏、平氏、足利氏的開國首領都是了不起的將軍,但是後世子孫被京都浮華的生活浸染,危機意識和戰鬥力都大不如前。隻有源賴朝在鐮倉建立的幕府,具有質樸剛健的風氣,因而深受家康的尊敬。德川家康一直到死都對記錄源賴朝治績的日本編年體史《東鑒》(也稱《吾妻鏡》)一書愛不釋手,他經常和林道春一起討論這本書,還專門批注,命令學者林羅山寫下了《東鑒綱要》一書。

曾有人記載了德川家康的軍陣:“由鐵炮隊、弓隊、槍隊組成的秀忠行列,從早上八時到下午六時接連不斷。”這樣盛大的行列,是家康讀了《東鑒》,參照昔日源賴朝的方式做的。源賴朝為人質樸,他在鐮倉建立政權之後,手下的鐮倉武士也同樣具有質樸剛健的風骨,這一點極大地影響了家康,並為他建立江戶幕府提供了參考。

有一次,家康談論有關行軍布陣的方法時說:“現在的陣形布置方法是鐵炮隊在最前,接著是弓隊,再後麵是騎馬隊,將這作為固定不變的方法並不理智。今後還是將鐵炮和弓放在前麵,騎馬隊在後,但槍隊是緊接在後還是守衛左右兩翼,要隨機應變。在槍隊中要設指揮者,隊伍根據他的命令來行動。”這套軍事戰略在當時被認為很是新穎的,這是既繼承了鐮倉公的戰鬥方式,又加入了德川家康自己獨到見解的一種創新。

家康不僅在作戰上注意向前人學習,他在政治製度上也改變了以往的幕府製度,讓將軍的實力更加牢固。家康將大名分為譜代和外樣,譜代大名都是一些自三河時期起的家臣,是與家康生死與共,為家康奪得天下立下彪炳戰功的人;外樣大名則是豐臣氏時期權勢較大的大名。

他將領地和豐厚的俸祿賜給了外樣大名,但不授予他們與幕府政治密切相關的職位,如老中、若年寄等。譜代大名沒有很高的俸祿,卻在政治上被授予要務。這樣一來,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那些外樣大名沒有權力,有權力的譜代大名則沒有足夠的金錢和兵力。

男人成長法則

沒有一個人隻靠一味地模仿他人就能成就大業,隻有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有所作為。

對於外樣大名,家康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一直將他們作為假想敵,於是產生了這樣對待大名的方針:他將外樣大名置於離江戶較遠的地方;不僅如此,還必定在外樣大名的領地附近設立譜代大名或是忠心耿耿比較可靠的大名,隨時監視外樣大名。

一係列的新政策,保證了德川氏的天下不會輕易出現興風作亂的人。家康在戰國時代取得了最後的成功,並開創了日本三百年的和平時代。

沒有一個人隻靠一味地模仿他人就能成就大業,隻有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有所作為。

別人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別人的意見也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些奉為“金科玉律”。20幾歲的人,要在學習模仿別人的時候或者在詢問別人的意見之前,先靜下心來自己認真思考。

20多歲這個階段如何能快意人生?用理想來鼓舞自己,用時間來檢驗自己,用些許的成功來安慰自己。

——馮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