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做事之前先做人,處事之前先懂事(1)(2 / 2)

心理學表明,情感引導行動。積極的情感,比如喜歡、愉悅、興奮,往往產生理解、接納、合作的行為效果;而消極的情感,如討厭、憎惡、氣憤等,則帶來排斥和拒絕。那麼,正如管理心理學所證明的:“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嚐試就會失敗。”這表明,要使別人對你的態度從排斥、拒絕、漠然處之到對你產生興趣並予以關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導、激發對方的積極情感。“投其所好”實際上就是一種引導和激發的過程。

光是談話,有的時候你還不能摸透對方的心意。你必須要一麵聊,一麵觀察對方的態度,如此才能從中尋得蛛絲馬跡,進而了解對方的心理。

卡耐基認為,當你遇到有錢有勢的人時,你應該設法讓他說往事。過去的工作是否比現在的更有趣?他爬到現在這個地位的關鍵是什麼?誰是早年助他成功的人?當年的老板是否使他緊張?他的百萬財富是不是他自己創造的?他怎樣賺到他的第一筆錢的?如果這些問題問得他不大自在,你就應準備跳到其他問題上去。不要盯著問,那會很不愉快的。

倘若對方眼神突然充滿緊張,或故意將眼睛移視他處,雙唇緊閉,臉部肌肉繃緊並呈現激動的表情,那就表示對方心裏極不平靜。出現以上情況時,你就應該細心了解其原因,然後幫助他緩解。

當對方做出不斷用手指敲桌子、抓頭發、態度傲慢、坐立不安等異常舉動時,你就要馬上想到它和心理變化有所關聯。然後,以此觀察對方的態度,這樣,你就可以從對方的舉止中,猜出對方當時在想些什麼了。

男人成長法則

要使別人對你的態度從排斥、拒絕、漠然處之到對你產生興趣並予以關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導、激發對方的積極情感。“投其所好”實際上就是一種引導和激發的過程。

人是“感情的動物”,隻要你能夠設法滿足對方的欲望,他的心就難免不會動搖。此時,你在交談中的說服力就大大提高了。也就是說,你的“投其所好”,已經巧妙地打動對方的心了。

第三節 懂得分享的快樂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意思是說,不論如何完美的名氣和節操,都不要自己一個人獨占,必須分一些給旁人,隻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來災害,從而保證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擔幾分,隻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能力而多一些修養。聰明人懂得與人分享的事理,因為分享不僅僅是一種人性的美德,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在一次公司麵試中,在經過一輪複一輪的篩選後,五個來自不同地方的應聘者終於從數百名競爭者中,像大浪淘沙一般脫穎而出,成為進入最後一輪麵試的佼佼者。

這五個人,可以說都是各條道路上的“英雄好漢”,彼此各有所長,勢均力敵,誰都可以勝任所要應聘的工作。也就是說,誰都有可能被聘用,同時誰都有可能被淘汰。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最後一輪的角逐更加具有懸念,顯得更加激烈和殘酷。

張明雖然身居眾高手當中,但心裏相對還是比較踏實的。因為憑他在初試、複試、又複試、再複試中過關斬將那股所向披靡的勢頭,他想自己獲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於是,勝利的自信和成功的愉悅提前寫在了他的臉上。

按照公司的規定,他們要在那天早上九點鍾準時到達麵試現場。麵對如此重要的機遇,不用說,他們當中不僅沒有人遲到,還都不約而同地提前半個多小時就趕到了。距麵試時間還早,為了打破沉寂的僵局,他們還是勉強聚在一塊兒閑聊了起來。麵對眼前這些隨時會威脅自己命運的對手,在交談中彼此都顯得比較矜持和保守,甚至夾著絲絲的冷漠和虛偽……

忽然,一個青年男子急急忙忙地趕來了。他們納悶著,驚奇地看著他,因為在前幾輪麵試中誰都不曾見過他。

青年男子似乎有些尷尬,主動迎上前自我介紹說,他也是前來參加麵試的,由於太粗心,忘記帶鋼筆了,問他們幾個是否帶了,想借來填寫一份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