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其地平疇彌望,河渠縱橫,南臨大江,北據蜀岡,隋代大運河縱貫南北,與長江在此成十字交叉,通揚運河從此東通大海,使之成為水陸交通咽喉。自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兵禍不絕,有唐一代賴江南之財賦得以支撐殘局,江南各地貨物、稅賦往往先至揚州集中,再組織漕船北上、西去,其間商賈雲集,遍地青樓楚館,文人雅士留連忘返,亦留下無數奇豔詩作。其時,有“揚一、益二”之說,即揚州雄富冠天下,益州成都屈居第二,中唐詩人徐凝更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之譽,這裏無賴當指率真可愛之意。
時過境遷,唐末僖宗光啟三年,揚州城內外喊殺震天,血流成河,街市已是一片廢墟。原來淮南節度使高駢迷信方術,方士呂用之及其黨張守一、諸葛殷專權,將領畢師鐸反叛,引宣州觀察史秦彥率軍占領揚州城,囚禁高駢,殺諸葛殷。呂用之、張守一逃奔廬州剌史楊行密,楊行密率軍傾巢而出,一萬七千人馬兵臨揚州城下……
楊行密跨馬入城之際,便在那烈日之下,看到無數氣力全無的叛軍將士肩挨肩靠著,頭接腳躺著,他們大多身帶傷痕,火焰薰黑的斷牆邊,還在冒煙的殘垣下,滿是血汙的亂街上,無窮無盡地排列著,哼聲震天,成群的蒼蠅在傷兵的臉上、傷口上爬行著,嗡嗡著。汗臭、血腥、爛肉臭、屎溺臭,順著北風陣陣撲來。
此前還有一絲得意的楊行密,便被接下的慘狀驚呆,他發覺數也數不清的白骨堆集成大大小小的山包,這些白骨顯然是被煮過,上麵的肉都被撕咬得幹幹淨淨,是被牙齒撕咬下來的,還啃得鋥亮,連骷髏頭都被砸碎,裏裏外外被刮得不留一絲肉痕,這是人骨!是城中百姓的人骨!
原來經過廬州軍半年圍困,城中早已絕糧,守城叛軍是將城中百姓一戶戶生生屠殺,以充軍糧,以至十萬戶之多的維揚名城,人口大半被食掉抑或餓死,半年來揚州已成人間地獄。目下巷陌空蕩,隻剩數百戶,也全都麵無人色。楊行密不禁心生寒意,仰天長歎道:“我楊行密一生光明磊落,心存救世扶民之願,獨有此番恐難逃世人悠悠之口了。”
楊行密乃廬州合肥人,出身寒微,卻長得身材魁梧,濃密的虯髯托起又紅又黑的四方臉盆,寬闊的眉宇下閃動著鷹隼般有神的目光,頗有幾分英武之氣,自小喜結交草莽豪傑,與田群、陶雅、劉威、劉金、徐溫等一幫心腹弟兄號稱江淮三十六英雄。後應募當兵,因在軍中力舉三百斤,技壓旁人,且腳力過人,升做了隊正,上司廬州兵馬使忌他英雄才幹,使差他去外地戍守,臨行前楊行密到軍營辭行,兵馬使大人假意好言安慰,問他何所欲,楊行密奮然瞪大眼睛道:“我要你的腦袋!”抽刀劈下兵馬使的頭顱,便與他的那幫兄弟一起挑頭起事,占了廬州,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時值黃巢兵進關中,朝廷無心再管地方之事,淮南節度使高駢因楊行密是個人物,有心拉攏這幫人馬,便上奏朝廷,拜楊行密做了廬州刺史。此次,高駢被叛軍囚禁,楊行密毅然傾巢出動,要在揚州孤注一擲,沒想到揚州城高牆厚,圍攻了半年才打了下來,入城後卻見到這般慘狀,饒是縱橫江湖二十多年的楊行密也不禁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