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庸破敵的計策其實說起來很簡單。
對於蕭幹的本領和兵力,他不清楚,但是遼軍也不是沒有弱點。他們的弱點不在於野外兵力比宋軍少,也不在於是背水與宋軍交戰,而恰恰是在他們的大後方。
蕭幹帶走了幾乎全部的兵馬,留給耶律大石的隻有五千人不到。這五千人,要顧及燕京的四麵城牆和外圍防禦。真正能迅速集中起來作戰的兵力,絕不超過三千。如果宋軍能想通這一點,用一支主力拖住蕭幹,然後引一支精銳兵馬混進燕京城內,再用另外一支主力裏應外合,拿下燕京不成問題。
隻要拿下了城池,那麼蕭幹在盧溝河邊的四萬大軍便進退失據。如果他們攻城,宋軍可以據險力戰,再不濟的軍隊有了城牆的依護,戰鬥力也陡然提升了一個檔次。況且居庸關內隻有蕭幹一支孤軍,隻要五萬宋軍能堅持到援軍抵達,戰局將立解。如果蕭幹聰明的話,應該懂得攻城為下這個道理,他不去攻城的話就隻能退守居庸關,宋軍也可以旁敲側擊,騷擾他們,說不定順勢也能把居庸關也搶奪下來。到那個時候,燕雲六州不僅有望收複,還能徹底地將遼軍趕回大漠去吃草。
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
楊庸已經喝紅了臉,手裏端著酒杯,嘴裏嚼著羊肉,慢條斯理地將這條計策說了出來。郭藥師的酒杯停在嘴前,看了看桌麵上擺得琳琅滿目的盤子和杯子,又看了看楊庸那張似醉非醉的笑臉,心裏暗道:“好毒的計策。”
蕭曼卻是緊張了起來,楊庸這麼做,對於蕭幹來說那就是置之死地。一旦成功,四萬遼軍將死無葬身之地。楊庸臉上笑著,握著她的手,輕輕地搖了搖頭。
“我明日就將此計說與恩相。”郭藥師臉上泛起了紅光,楊庸說的沒錯,這條計策如果成功,那便是天大的一件功勞。這混進城打頭陣是重中之重,他是鐵了心要去搏一把,絲毫沒有考慮到此計的弊端,或者說,他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楊庸出的是個好主意,他在南京呆了三個月,雖然每日被困在行宮之中,但對於南京城裏各方勢力也有了個大概了解。耶律大石太放心蕭幹,把幾乎全部兵馬都交到了他的手裏,這說明他也不是全為自己著想,也懂得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而蕭幹甘心情願地前線搏殺,任憑耶律大石在後院放火,那是因為耶律大石從來不怠慢城外大軍,一應物資糧草供應充足,讓前線將士打起仗來沒有顧慮。
這樣一個臨時組建起來的聯盟,看上去一盤散沙處處漏洞。但實際上卻不然,劉延慶在蕭幹麵前吃癟吃了一個多月就是很好的證明。而一路凱歌高奏的宋軍,反倒是驕橫跋扈,不可一世。這一戰楊庸隻說出了最好的情況,而沒有說出最差的結局。那就是郭藥師領五百精銳混進南京城內,耶律大石聚齊三千士卒和郭藥師玩貓捉老鼠的巷戰,打了半天,結果城外沒有宋軍接應攻城。最終郭藥師在城裏吃不住,退了出來。然後這邊城池沒有打下來,那邊劉延慶大軍又少了一半,蕭幹以實擊虛,一戰大破劉延慶。宋軍潰退,遼軍一路披靡,說不定連岐溝關又被他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