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洗塵】(1 / 2)

進得縣衙,卻見人聲鼎沸。兩班衙役自是不說,宜春本地的士紳員外就來了十七八個。因為聽得新任通判要上任袁州,治下其餘三縣縣令也早來兩日到宜春等候。加上各縣押司、節級,滿滿當當,四五十人擁堵在縣衙正廳門前。見了楊庸,眾人齊聲問好。

堂上擺了三桌,酒菜已經上妥。

胡令同引著楊庸坐了上席,眾人分了賓主、職務坐下。桌上擺了十四五個大菜,楊庸湊前看去,盡是牛羊雞鴨豬、鱉龜鱔鯉鰍,招待規格頗高。當下便哈哈一笑,連說三個“好”字。

那胡令同見楊庸歡喜,也頗有得意之色,“這些都是士紳們一起置辦的。大人初到袁州,眾鄉親都重視地緊呢。”楊庸點頭,起身高聲道:“承蒙大家的錯愛。本官受朝廷委派,通判袁州,且權代知州之職。裏外的大小事務,本官還要倚重諸位多多提點才是。”

“哪裏哪裏...”眾人齊聲謙解。楊庸也不多說,隻教大家喝酒吃菜。那些士紳都帶了錢引,借著敬酒的當口一一送於楊庸。楊庸也不拒絕,隻讓張順拿了,記下送錢人的姓名。回頭再讓茜兒登造簿冊,記錄在案。

這一頓飯直喝得人仰馬翻,楊庸推辭說不勝酒力,早早地便離開了。胡令同推說州府衙門還未來得及打掃幹淨,這夜就權且住在縣衙吧。楊庸哪有不應的道理,當下便安頓好諸人,回屋洗漱去了。

茜兒捧著滿滿一懷的錢引在昏暗的油燈下算了半夜,將每個人的姓名和數額都記錄下來。最後得了個總數,報給楊庸。

“換做銅錢,一共是七千貫。”

楊庸心裏默算著,一石米是四百五十文,七千貫可以買一萬六千旦米。而他一個州府通判,算上俸錢、職錢、祿粟、廚料、薪炭、增給、公用,月俸也不過五十貫。七千貫,相當於他不吃不喝當十一年通判的總收入。

“這些人還真是有錢!”

耶律大石曾經送了五十兩赤金。赤金也就是純金,成色頗高。一兩赤金能換銀五十兩,五十兩赤金能換銀兩千五百兩,一兩銀換一貫錢,五十兩赤金也就能換兩千五百貫錢。楊庸曾經以為五十兩赤金是個天大的數目,但今天才剛到這小小的袁州府來,他才知道耶律大石送的金根本不值一曬。

便連劉光世,也曾送給楊庸一千貫錢。大手大腳花了三五個月,還剩四五百貫。

越算楊庸越覺得耶律大石摳門,好歹也算是一方統帥,送給他這個“皇帝”的錢還不如一個地方土豪送得多。

楊庸想了想,問道:“茜兒,眼下我們有多少錢?”

茜兒拿出賬目,羅列道:“去遼國前還剩錢四百二十貫,算上官家的嘉賞,目下我們有錢一千四百二十貫。銀五百兩,金五十兩,赤金四十五兩。金銀等物多是朝廷的恩賞,加上這七千貫,公子眼下勉強算是腰纏萬貫了。”

“這些錢都不是我的啊...”楊庸仰躺在了床上,腰纏萬貫又怎麼樣,到時候招募鄉勇,編練廂軍,這錢花起來還不和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樣亂流,得想辦法開源節流,搞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