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慨萬千。他說,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看你有多大的決心去嚐試。淺嚐輒止,見硬就回,嚐試了也等於沒嚐試。非得本著破釜沉舟的態度,誌在必得,才有成功的希望。他說,怕什麼呢?他不理你,反複讓你吃閉門羹,你又損失什麼呢?什麼也不損失,反而得到了磨煉的機會。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薑維1980年結束了11年的軍旅生涯,回到家鄉大連市。在他等待了漫長的8個月仍未分配工作時,他決定在大連動物園門前擺個攝影攤。
他吃苦耐勞,經營得很好。收入比分配工作的戰友們多多了。三年後,他在大連市中山路有了“門臉”——“薑維影書社”。這時是1984年1月1日。他有了一些名聲,被認為是“很能幹的個體戶”。
1984年2月,香港一位姓廖的先生到大連考察,見到薑維,鼓勵他,同時願以成本價轉給他一台設備,不掙他錢,支持他的事業發展。
成本價是19.8萬元,在1984年的時候,對薑維和一般老百姓來說,這是個天價,薑維無論如何拿不出這麼多錢。但是他很感激廖先生。
廖先生走後,他心裏放不下這件事。真有了這台設備,事業就會大變樣。就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巨大的誘惑吸引著他的心。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這台設備。他想了一天一夜,終於想出一個方案,與廖先生合作行不行?他出設備,我出場地,出經營,他立即把想法告訴廖先生。廖先生與他約定後天下午2點與他在北京飯店見麵詳談。坐火車來不及,他乘飛機趕往北京。廖先生完全同意他的想法,雙方商定了許多細節。薑維高興而歸。薑維到大連辦手續,得到的回答令他頓感透心涼。
《中外合資法》規定,個人不得與外商、港商、台商合資,因為個體戶沒有法人資格,不能簽字。
薑維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是,他沒有心灰意冷。他決定找有關領導解決。他找了不少部門,也找了不少領導,都因為《中外合資法》的關係而不能如願。
他想,《中外合資法》應該修改了,它已經開始阻礙生產力發展了。
修改法律涉及到人大,能說改就改嗎?盡管希望渺茫,他還是又一次來到北京。凡是自己想到有可能管這件事的部門,他一個一個走訪、谘詢、呼籲。每一天他都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度過。早晨出門時,他滿懷希望,晚上回來時,他陷在失望之中。
過了很多天以後,看看已經沒有該找的部門了,他還是不死心。他想,愚公的決心感動了“上帝”,把門前的大山搬走了。我若是能感動“上帝”就好了。
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真的感動“上帝”了。他正在北京的叔叔家休息,來了一個人,把他帶到北京台基廠警衛林立的17號院,見到了當時的中央書記處書記王任重。
天啊,這是誰向他彙報的呢?我沒找過他,也沒給他寫信啊。他腦子裏迅速地回憶著這些天來跑過的那些單位,回憶著還能記得起來的接待他的那一張張麵孔,是誰呢?他怎麼也想不起來。
王任重對他說:“我聽人說過你,我今天有一下午的時間,專門聽你講故事。”
薑維激動得流下眼淚,說不出話來。待他平靜下來以後,滔滔不絕,足足講了4個小時,把他的創業經過、個體戶的希望、自己的一係列想法,還有《中外合資法》的事,一股腦兒都講了出來。他無法形容當時心裏舒暢的那種感覺,真是一吐為快呀。黨中央關心個體戶了,那種巨大的幸福感,使他直到十幾年以後的現在也未能忘懷。
王任重當即給國家工商局任局長寫了信:“茲介紹大連很有理想的青年與你見麵。”
可是,當他回到叔叔家的時候,已經來人通知他第二天早晨8點去見任局長。
1984年4月1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薑維頒發了私營企業的營業執照。薑維與港商合資的事順利實現了。
薑維成為榮獲國家授予的光彩事業特殊貢獻獎殊榮的25人之一。1990年薑維去日本,與日本女翻譯相識,並喜結良緣,從此定居日本。1992年4月,江澤民訪問日本時,接見了他。1998年4月,胡錦濤訪問日本時,也接見了他。
創中華長詩之最
墨麒麟創作的長篇詩體曆史小說《楊玉環》,創中華長詩之最,引起國內外轟動。北京圖書館、北大圖書館收藏了該書。日本《亞洲詩壇》刊載。《楊玉環》上部《傾城》手稿被武漢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永久性收藏。“海棠春睡”一章入選《中國詩歌年鑒》1996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