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用奮鬥去創造財富(3)(2 / 3)

中國的模特事業向何處去?他說:“如果再不走國際化的路子,再不與國際大環境接軌,‘新絲路’就玩完了。”

他要留在美國學習。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他隻有鋌而走險。他成了一個沒有身份的“黑人”。盡管國內單位不理解,免去了他“新絲路”總經理的職務,他卻認為,為了事業,這一步是非走不可的。

為了生存,他一天要打三份工:上午剪草坪,中午送外賣,下午到鋼鐵廠搬鐵塊,最多時一天賺200美元。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最讓他難受的是角色的改變。在國內他好歹是個副處級幹部;在美國他為人打工,得點煙送茶賠笑臉。

一年下來,他跑遍了美國大型模特經紀公司,學習了英文,還選修了《美國文化》。

之後,他踏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回國後,他埋頭苦幹三年,“新絲路”終於逐漸崛起,壟斷了中國的模特市場。

年近不惑的張艦正雄心勃勃。回首望去,16載光陰飄然而逝。他已成為專業模特經紀人,人稱“中國模特之父”。

中國最先發明人造骨

早在4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象牙、金屬等天然材料來修複人體缺損的骨骼,效果都不能令人滿意。最近傳來了一個成功的信息,中國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年輕的教授劉昌勝研究的人工骨骼,進入了全麵的臨床推廣。

這種人工骨是一種生物的無機材料,白色粉狀,用液體調和以後就像牙膏一樣可以隨意地應用,植入人體內3至5分鍾以後固化,與人體骨骼之間黏合,6個月之後就可以被人體吸收並產生新的骨骼。這個領域的國際競爭十分激烈。國外的研究現在還大多停留在動物實驗的階段,而中國已成功地使幾千位病人受益。

劉昌勝一開始主持這個項目的時候,年僅26歲。

這個項目的成功是劉昌勝和他的夥伴們曆時8年的心血結晶。

劉昌勝進行人工骨研究完全出於偶然。1993年剛剛獲得碩士學位的劉昌勝,被學校抽調到人工骨課題組來。當時這個課題組的工作就是以極其優惠的條件,吸收國外的技術,共同攻克人工骨這一重大課題。最終中方人員組織起來了,全到位了,設備買好了,本來已經同意合作的外國機構,卻反悔了。課題組麵臨困境,要麼解散,要麼完全靠自己來幹。

劉昌勝說:“技術隻有掌握在自己手裏,才真正有主動權。不能放棄,我們自己幹!”

劉昌勝和他的夥伴們進入了艱苦的創業階段。當時,國際上還沒有完善的人工骨技術,各國都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技術進展是保密的,沒有任何資料。劉昌勝麵對的是一片空白。每走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進,非常艱難。經常是早晨六七點鍾就開始工作,晚上12點還沒走,從來沒有星期天,而且條件艱苦。在簡易房裏麵,本來就高溫的天氣,再加上實驗爐子的高溫,熱得十分厲害。

經過無數次努力,終於攻克難關,在實驗室的儀器上顯示出了成功的信息。劉昌勝帶著樣本興衝衝地直奔醫院,做動物實驗,但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見到血,就散掉了,根本就沒法用。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別說臨床了,動物實驗也很難做下去。

劉昌勝沒有動搖,所有的實驗,都從頭再來。

1998年,人工骨作為863項目,理論部分和動物實驗終於完成了。此時的劉昌勝麵臨多種選擇,如果繼續做下去,就要自己拉資金,做臨床推廣等很多繁重的工作。這並不是他所擅長的。或者就此結束,也算功成身退,換一個國家級課題繼續從事研究,或者出國。由於劉昌勝在這一領域已處在世界的前沿,許多國外的機構紛紛向他發出邀請,在當時,出國對他是最大的誘惑。

劉昌勝知道,如果這個時候退卻,前麵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這個事業也就中斷了。他沒有退卻,努力幹著自己所不擅長的工作,一邊跑經費,一邊跑醫院。而且大多數時間都呆在醫院裏,與病人們朝夕相處。臨床實驗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人工骨這個領域,從完全寄希望於國外技術輸入,到今天站到世界前沿的位置,一共用去了8年時間。

現在經常會有國外的科研人員登門拜訪,希望能從劉昌勝這裏獲取一些人工骨的信息。2002年3月國際可注射骨與關節替代材料會議在上海舉行,35歲的劉昌勝出任本屆大會的主席。

不久前,劉昌勝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他將人工骨液化之後直接注射到病人的患處,避免開刀手術的痛苦。他說他的研究還將繼續下去,既然已經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就要把這種優勢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