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財富無處不存在(2)(3 / 3)

這天中午,在一處廠區轉悠的他發現,工人們下班後都端著飯盒往街上的小吃店裏跑。他靈機一動:怎麼不開一個供打工者吃飯的小店呢?當天,他就用口袋裏剩下的所有錢租了一間民房做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擔著兩桶飯菜,到人群中去賣,一天下來竟能賺30元。

很快,他湊足了7000元錢資金,在黃埔大道邊租了一間5平方米的店鋪,辦了執照,開起了自己的快餐店。

當時廣州的飯店快餐時價最低是2元,而他卻一律降到1元。1元錢能吃飯!立刻,他的快餐店食客盈門。一個月下來,賺了2000元。後來,他又擴大了店麵,雇了臨時工人,早餐賣粉,中晚餐賣飯,仍舊一律1元。

最多的時候,一天有1000多人到他的店去吃飯。幾年下來,大多數和他一樣激情滿懷去淘金的人铩羽而歸的時候,他的1元店卻為他賺進了數十萬元。

用最小的力撬開財富之門

1982年,張璨考進了北京大學,就讀於國際政治係。在大學裏,張璨就是個活躍分子。1984年,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二屆大學生演講大賽中,張璨以《我與中華同崛起》為題,獲得了第一名。當時20歲的張璨還當上了北大學生會文化部的副部長。那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名女大使。

但是,在大三的時候,張璨卻被告知,她的學籍被注銷了,原因是3年前張璨曾考上了某大學,但她沒去報到,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這件事對張璨打擊挺大的,“這件事至少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張璨說,“就是遇到什麼事都不能哭,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想盡辦法去解決。”張璨暗暗對自己說:“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堅定,一定要比別的北大同學讀更多的書。”

工作沒有著落,張璨一離開校門就開始在中關村到處找工作。她鼓勵自己說:沒有工作經驗也許會更有前途,因為自己麵對的機會更多。

一天,她揣著推薦信,到中關村的四通公司求職。路上遇見了大學同學,同學對她說:“你為什麼不能自己幹?”

於是她同幾個夥伴從沈陽一家國營大公司的倉庫裏,以幾百元的價格買回了一卡車的印刷紙板、油印機、油墨等印刷設備。對於張璨,這車“破爛”的意義卻非同小可。她吭哧吭哧地倒騰了兩天兩夜,才將那些寶貝運回北京。經過一番清洗、整理、油漆、上光,一下子競賣了5萬元。這對於當時的張璨,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不過,張璨說,她真正的第一桶金應該說是做電腦。當時做電腦在中關村還沒有品牌的概念,電腦的品牌概念應該說是他們給推出來的。

她把目光瞄準了當時正如火如荼的計算機市場。她注冊了一家電腦貿易公司,她給公司起名“達因”。達因,取自英文DYNE 一詞,意即“力的最小單位”。那時的達因,當然很小、很輕,也很弱。但正因為小,才能麵向廣大的發展空間。

而D 這個字母,既有曲線又有直線,真是一個完美的結合。你可以說做人要外圓內方,也可以說人生的道路有直線也有曲線,然後你可以解釋世界上很多東西。前幾年中國的電腦市場由於剛剛起步,如同一隻巨大的總也吃不飽的胃。張璨經常揣著上百萬元的支票到南方去進貨,一台電腦2萬元買進,2.3萬元賣出,最多一天的銷售額就有30多萬元。由於張璨的聰明、機敏而又踏實苦幹的風格,她的公司後來成了美國康柏在中國市場的總代理。到1994年,達因公司向國內客戶提供了10萬台康柏電腦。1995年,達因又進軍房地產市場。1996年,達因集團顯示器生產廠建成,每年出口達1億美元,內銷兩三億人民幣。

誰也預料不到“達因”這種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力量:如今,達因公司已經成為擁有40多家分公司、淨資產上億美元的大型集團公司。

張璨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它由個人的個性與能力決定。然後你就可以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去努力,去奮鬥。智力因素誠然比較重要,但張璨認為有些東西更不能丟掉:一個就是堅定,你一定要很堅定,當你設定一個目標以後,你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定要不屈不撓,一定要非常的頑強,即使用任何這種表述堅定的詞加在你的身上都不會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