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餐時則更為有趣。食品無非是牛排、蝸牛之類,但烹飪講究,使人胃口大開。吃著,吃著,餐廳的燈光突然暗下來,隨即響起奇妙的聲音,這是某部榮膺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的音響效果。
餐館的藝術家還設計了一種名叫“燃燒”的飯後酒,這是一種由咖啡、檸檬、糖、奶和酒混合而成的獨特的飲料。由於這酒的酒精度數很高,點燃後就產生出一種藍幽幽的火苗。顧客輕輕地攪動飲料後,飲料裏會發出一種電閃雷鳴的聲響,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場熊熊大火,真是妙趣橫生。顧客來到這裏,除了能與電影明星“為伍”,品嚐到美酒佳肴之外,還能了解到不少電影知識和曆史典故,獲得藝術的熏陶和享受。正因為有了這些吸引顧客的招數,滿足了消費者尋求高雅情趣、感受藝術氛圍的需要,電影餐館一直很受歡迎,生意興隆。
一物多用
日本東京有一家專賣小手帕的老商店,店主人叫小野村夫。這家店原來信譽很高,生意一直不錯。可是隨著商業的繁榮,超級市場的手帕品種多,花色新,他們競爭不過,生意日趨清淡,眼看隻有關門大吉,村夫急得如坐針氈。一天,村夫坐在店裏茫然地注視著過往行人,麵對著那些穿梭似的旅遊者,忽然靈感湧來,他不禁忘乎所以地叫出聲來,老伴還以為他出了什麼事,隻聽他念念有詞地說:“導遊圖,印導遊圖。”“改行?”妻子驚訝地問。“不,不,手帕上可以印花、印鳥、印山、印水,為什麼不能印導遊圖呢?一物二用,經濟實惠,一定會有很多買主的。”老伴聽了,也連連稱是。於是他們向廠家訂製了一批印有當地交通圖及有關風景區導遊圖的手帕,並且廣為宣傳。這一招果然靈驗,手帕銷路大開,生意十分興隆。
易地而富
清朝有位名叫林之洋的生意人,他在多年的經商活動中,積累了許多經商的訣竅,其中有一條很有名的經驗,就是“人棄我取,易地而富”。後來很多經商者都學會了這一良策。
有一次,位居宰輔的吳氏兄弟把一批土特產賜給林之洋船上的水手們。水手們一嚐,有的覺得味道不合胃口,便隨手拋入海中。林之洋自己也嚐了一下,覺得味道很特別,難怪有人不喜歡,但也有的人卻很愛吃。就像榴蓮一樣,有人聞到其味道就作嘔,但也有人千方百計去買來吃。他暗自盤算,既然水手們有人不喜歡吃這些特產,倒不如自己出一點錢把它收購起來,運到別的地方去賣,或許可以從中賺一些錢。果然不出所料,這些特產到了別的地方很受歡迎。
韓國有一家三良公司,該公司老板發現中東地區的民族很喜歡吃石花菜菜幹。而這種菜在韓國很多,且價錢便宜,於是他在國內組織大量收購鮮石花菜,然後加工成鹹菜幹,運到中東各國去銷售。結果十分暢銷,年出口超過200萬美元。一種在韓國沒有多少市場價值的東西,經過三良公司的經營,卻成為價值不菲的商品,這正是得益於“易地交易”的好處。
繡花鞋在巴黎
2004年4月24日,在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辦了有史以來規模和陣容最大的一次華人花車大遊行,這是為了慶祝中法文化交流年而舉行的開幕儀式,吸引了潮水般蜂擁而來的人群的駐足觀看。在這花車後遊行的隊伍中,有一對奇特裝扮的人牢牢地吸引住了人們的眼球——他們的頭上戴了一頂大大的中國娃娃麵具,手裏提著大竹籃,從裏邊拿出繡花鞋向路邊的人散發。得到鞋的人興高采烈,歡呼跳躍。
這兩人是一對夫妻,男的是獲得巴黎大學美術史博士學位的中國小夥李明,女的是他的法國妻子克麗絲。他們一起經營的華藝軒商店在巴黎很有名氣,專門賣中國的繡花鞋並已賺了3000萬歐元,使中國的繡花鞋風靡了整個巴黎……1998年8月,克麗絲隨李明飛來中國度了一周的假。李明的老家是山東曲阜,孔子的故裏,很多民間的工藝品吸引住了她的眼球,尤其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繡花鞋。回法國的時候,她堅持帶上一大紙箱各式各樣的繡花鞋。打算帶回去推銷一下試一試,如好銷,就和這裏的生產廠家簽合同,讓他們生產,出口到巴黎去賣。他們回到巴黎後,克麗絲將繡花鞋給她的老板看了後,老板非常喜歡,同意擺上貨架,定的價格很高,可一個星期就賣光了。克麗絲讓丈夫和中國的生產廠家聯係,定一萬雙繡花鞋的貨。這回,克麗絲要自己做,如果賺了,她打算開一家自己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