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魏延並不覺得自己追隨先帝是個錯誤。然而此刻他忽然發現,倘若當初他投奔了別人,結果也未必不如現在。既然晚生了幾年,不能在諸侯割據中自舉大旗,那麼就隻有因時借勢。那麼,是不是給誰衝鋒陷陣都一樣呢?人家曹操和孫權不也有先帝身上的那種屢敗屢戰、仆而又起的精神嗎?他們倆一個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一個在剩下的那點兒疆域中又如法炮製了一把。他們把北方和江南治理得繁榮興旺。說到底,所有有偉大抱負的政治家都沒什麼不同。是的,其實無論給誰衝鋒陷陣全都一樣,不同的是當初投奔了先帝,而先帝發現了他、賞識了他、重用了他。其實,什麼“嫡派”不“嫡派”、“正宗”不“正宗”統統是胡扯,就連先帝陛下本身是不是“皇叔”都不重要,而關鍵的問題是,大丈夫生於亂世,應該通過努力來匡扶天下、救民水火,應該展示自己的才能。
怎麼辦?
後主劉禪是個扶不起來的泥巴人兒(肯定當初在長阪坡前大腦摔傷,留下了後遺症)。魏國之主基本上一代不如一代,這從司馬懿(他倒是個人物)一會兒被解除兵權、一會兒又奉旨掛帥出征中就能看出來。吳國的狀況並不比蜀漢強大多少,而且……總之今後形勢會如何發展,發展到什麼地步,目前還不好說。我有多種選擇的餘地。考慮到先帝陛下的知遇之恩(就算是吧,畢竟沒有先帝爺就沒有我的今天),當然也考慮到別的,還是先回成都。諸葛亮可以當“相父”,我為什麼不可以?放眼川中,蜀漢目前還有更加適合的人嗎?我可以大權在握,整頓朝綱,罷戰安民,休養生息。然後我靜觀天下,以待其變。如此,則進可以待時機成熟出川決戰、一舉結束割據,退可以擇真正應得天下者而歸之。先帝之所以承擔天下重任,不就是要完成這樣的大業嗎?我相信,如果不太看重自己“正宗”地位的話,他會同意我這樣做的。即使他不同意我也會這樣做,因為——這就叫大局。什麼叫“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當然啦,這些事兒得好好想一想,而眼下的問題是:既然大隊人馬已安全南撤,現在首先應該決斷的就是如何跟遠峰一起把這三百名龜兒子帶回家去。時間已經不多了,司馬懿是不會永遠不發現他所最最擔心的事情其實並沒有發生,進而發現他受了騙的。
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