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致盯著案上一張絹帛,麵上帶著深思,王道之則站在下首默默不語。
絹帛上四個大字赫然在目,純如曹致往日手跡,但若是讓曹致去看,處處都是破綻。
女帝令王道之覲見,也不問別的,隻問這四個字。
王道之精於弈棋,高居時人評定第一品,書畫亦堪稱大家,又是殿前常客,女帝一紙筆法究竟如何他心裏十分清楚。他先前就看出這張絹帛有鬼,隻是不點破罷了。
曹致態度平和,隻是想要王道之一個回答而已:“王尚書,你但說無妨。”
王道之斟酌一番,暗忖女帝並非義氣用事之人,有些話點到為止的確無礙,他作勢端詳良久這才品評道:“所謂‘飛白’之法,即絲絲露白,如枯筆所寫,與濃墨所比,勢如騰飛。這幅字露白而飛,墨飽之處卻無雄渾之感,像是筆力未到所致。且飛白多用,鬆散不實,氣斷乏力,根基未穩而飛,其勢不過空中樓閣,”王道之頓了頓,還是說道:“不可成大事。”
說的是字,其實指人,曹致心中一歎,王道之這番真切之言反而卸下她心中一塊大石,令曹致言語更為親切起來:“懷宣不愧是一品琴棋書畫,江左無人出其右。”
王道之聽女帝稱自己的字,心頭便是一震。他是王家家主,自琅琊王氏南渡,人丁一度寥落,族中幾無長輩,他又在朝中穩居高位,從王太守到王尚書,稱謂的變化不過是官職的變化。久不聽人稱呼自己懷宣,而這世上能與他以字相稱早已寥寥無幾,曹致便是其中一個。
當年渡舟邊初見,一道往江左而去。他是人人爭相豔羨的王氏郎君,他卻不知那個寡言少年實則女郎,再見已是相隔九重階。
王道之於心底暗歎一聲:“陛下當懷宣是知交,臣當知無不言,隻盼為陛下分憂。”
曹致心憂的不過是自己的幼女,而王道之的態度更是休戚相關,既如此她也不再掩飾,直言問道:“你看朕的觀音奴,該如何是好?做了父母之後,看著兒女長大,才知歲月彈指而逝。她不久便要及笄,這般性子就是朕要護她一輩子,恐也無心管教。”
王道之撫著美髯“嗬嗬”一笑:“這天下做父母的心思大抵都是一樣的,臣作為父親,也是時時掛念太子妃。三公主有燕王照應,遼東天高海闊,何嚐沒有施展的天地?”
聽他一席話,曹致自是要令王道之心安的:“神愛是個乖巧的孩子,成婚以來與菩薩哥都沒有紅過臉。隻是子孫緣是人生來的福分,醫官既說他們身體無礙,菩薩哥又尚未及冠,何必急於一時。”
得了曹致安撫,王道之也禮尚往來:“太子謙恭孝順,二公主天真外向,要說陛下的小公主,也是驕朗豁達的性子,隻是年紀還幼小,難免行事有失偏頗。若要臣說,陛下既為女帝,三公主又得燕王歡心,她若是被拘在京都恪守禮儀之地,恐怕事不從人願;若是待在邊關險要,來日倒有可能成為一方霸主。”
王道之察言觀色,見曹致似有意動,接著說道:“就是舍不得公主遠行,尚需磨磨她的脾性。敢問陛下,您的書法又是何人所授?”
這段淵源曹致並未像其他人提及,但是她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康樂公將她一手帶大,從建立中原第一的曹家塢堡到君臨一方天下,都脫不開康樂公的影子。曹家自武帝開始就推崇以文輔武,康樂公在曹致幼時對她教習極嚴,即便身為女子,曹致一手“飛白”也練得是剛柔並濟、勢峻奇妙,為世人稱道。
之前因曹致不肯出兵蜀地巴郡,令駐守秦嶺的康樂公極為失望。但是能夠在輔佐君王之後,又能教養當今陛下最為寵愛的幼女,也不失皇帝對老臣的一番信任和褒獎。
曹致按著桌上的絹帛,拿指頭勾勒著那略顯稚嫩的鉤劃,她自然不會說這是曹姽矯詔:“朕的書法乃是康樂公所授,他如今還和朕生著悶氣,朕不如就把阿奴與他解悶。”
王道之也捧場一笑,曹致將絹帛遞給他:“就當是朕少時習作,若是厚顏,也可充作墨寶。”
這下王道之也卸了一身拘謹,與曹致一同慨然而笑,他雙手接過墨寶,雖是謝恩卻不同往日莊重,反而大袖一卷將帛書納入懷中:“如此,臣便不客氣了。”
王道之正想卷起帛書,卻覺雙手微涼,一看帛書一角竟染了新塗的墨汁,依稀可以看到梅花瓣一樣的小腳印,不由失笑。
曹致從案台一邊抱起銜蟬奴,慈愛地拿濕巾擦拭它的四肢,一邊撓它下巴,聽著貓兒發出“呼嚕呼嚕”的舒爽聲音才笑罵:“阿奴你若是再調皮,朕也把你送給康樂宮去。”
王道之雖曆任荊揚二州太守,但是揚州都督為周威之子周靖,是百年武宗之家,更是當年接應曹致南下,鏟除司馬氏的弘股之臣。而荊州在三國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康樂公所駐荊州襄陽郡,是東魏、北漢及巴郡相鄰之地,從漢水順流而下,若乘七百裏的快艇小舟,一日可達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