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四日,晴,天空明媚,初春的暖陽高高的懸掛在頭頂上。
吳良懷著異常蕩漾的心情,來到了韓國。
今天是青龍獎頒獎典禮的大日子。
一般來說,各大電影獎項的頒發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以米國金像獎、羅馬拉丁獎為代表的,先提名然後進行現場揭曉獎項的方式。
這種方式具有很大的懸念,會令現場獲獎的人欲仙欲死,而且很能吸引收視率,所以是目前各大獎項頒獎流程的主流。
不過這種方式也有弊端,那就是沒能獲獎的人,還得當場表現出對獲獎者恭喜的姿態,這讓很多明星暗地裏其實非常不爽。
憑什麼我沒能拿獎,還得強顏歡笑恭喜你?
失敗者難道連沮喪的機會都不能有嗎?
而另一種方式,則是提前公布獲獎名單,頒獎典禮則成為了一個純粹的表彰大會。
這種頒獎方式的代表,正是是以三大電影節之一的都林電影節,以及目前吳良所參加的青龍獎為代表。
這種方式的弊端,就在於評獎過程一點兒也不透明, 很容易被人聯想到黑幕、暗箱操作等字眼。
不過實際上,兩種頒獎的方式都存在著暗箱操作的可能,別以為金像獎就沒黑幕,沒看見年年大熱的影片,經常莫名其妙的丟掉獎項嗎?
隻不過金像獎等國際大獎,比較有節操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即使進行了暗箱操作,也會遵守基本的遊戲規則,那些連名字都沒聽過的電影,花再多錢也是買不了獎的。
這根國內就不一樣了,國內很多電影節,經常會出現令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的冷門,比如一些連院線都不知道上沒上過的電影,突然之間就鑽了出來,然後拿了這樣獎,那樣獎,看得觀眾對這波操作隻能驚呼“令人窒息”!
所以吳良這次來韓國,純粹就是為了來領獎的,他也把這次韓國之行當做了一場旅遊,先在著名的高麗商業區轉了一圈,然後才到組委會去報了到。
當晚的青龍獎非常熱鬧,吳良這個華國人拿了最佳電影配樂大賞,也讓韓國的媒體大肆報道,在他們看來,這代表著青龍獎的國際性,以及開放性。
可是實際上,真正拿到大獎的,絕大多數還是韓國人或者韓國的作品。
不過吳良覺得這也很正常。
本來就是韓國人舉辦的電影大獎,如果獲獎的全是外國人,那還舉辦個毛啊?
就像金像獎,打的招牌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性電影獎項,可它不也分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兩個獎項嗎?
它要是真的對全世界一視同仁,又何必分什麼外語片呢?
說到底,這還不是人家米國人自己玩的遊戲,吳良都搞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其他國家的導演,要死要活的也要去金像獎參展,好像得不到米國人的獎,他們這輩子就稱不上是優秀導演似的。
就像國內那位著名的第五代導演,號稱“國師”,可天天念叨的,就是“衝金”,想拿金像獎,哪怕他已經在國內國外拿了一大堆獎項,可沒拿過金像獎,他這輩子就不完整似的。
他就沒稍微動腦子想想,一個米國的電影學院舉辦的獎項,憑什麼頒給你一個外國人?
那位拿了金像獎的華裔,不也是拿著綠卡,才換來了這個機會嗎?
可笑的是很多人還將之視為是華國的驕傲,是華國人的民族英雄。
人家拿的可是米國人的護照啊!
吳良就覺得,真要被稱為是華國的驕傲,那就應該用成績來說話。
你搞電影,那就應該在全世界擁有可觀的票房,這才是真正的榮耀。
你搞音樂,那就應該在全世界賣掉多少張專輯,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個獎,就能讓你變英雄了?
所以他對拿獎的態度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如果不是為了衝擊歌神之路,他還真對拿獎這件事無所謂。
不過這個青龍獎,也確確實實給他帶來了很多國內的讚譽,特別是外交部,更是發文對他表示了恭賀。
這一方麵是外交部對他之前接待泥轟代表團的行程中良好表現的褒獎,一方麵也有著提振民族士氣、宣揚民族精神的意思。
而載譽歸來後的吳良,則開始考慮起了演唱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