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二家裏,倪二媳婦兒治了一大桌酒菜。閑話少提,隻說那日倪二匆匆忙忙,說他有事兒,便匆忙走了。這會兒坐下來,佛爺便趕緊問問,也算是找個話頭。
“多謝兄弟記掛,原是個街坊鄰居問我借些個銀子,簡單說來就是這麼個事兒。要從頭說來,卻長著呢。看兄弟像是有事兒來的,不如聽兄弟先說吧。我那事兒也不打緊,倒是兄弟,如果有事兒,二哥我兩肋插刀,在所不辭。”倪二三碗酒下肚,漸漸的就有了幾分醉意,話也多起來。這沒一會兒,就兄弟又兩肋插刀起來了。
“我也不是什麼要緊事,等二哥說完我再說不遲,左右這天兒閑著也是閑著。”佛爺道。
“也好,推來讓去的,不像爺們。我是主,我先說。”倪二也不客氣。
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倪二也不嫌囉嗦,或者果真跟佛爺有緣,先將與此事有關的賈家還有一應親戚都介紹清楚。還有賈家的家境、人口、勢頭、行事等,都略略介紹過。才轉入正題,原來是賈芸找著他,想借一百兩銀子。小門小戶的,一百兩銀子,一輩子都足夠了!為此倪二才問明緣故。
原來賈家要辦喜事兒,雖然寶玉還沒功名,但乃是國公爺的嫡係後代,又是娘娘的胞弟,這婚事便可著勁兒要照好了辦。不僅王夫人這麼交代,上下也都這麼想的。那些管家也盡量籌辦,唯恐事兒辦的不體麵,讓他們也失了麵子。
這要說也沒賈芸什麼事兒。隻是事兒總得有人辦啊,於是就找到他了。以往辦事兒是自己往上貼,連父親都叫;這會兒可不一樣,往外安排,找著誰,還不好推。
原因很簡單,就是官中不給銀子,卻要他們辦事兒。這不是沒有的事兒嘛,讓大男人為無米之炊?可上頭說了:以往大家都得過好處,也不能光吃好處。這會兒的事兒也不是沒好處,不過得等些時候,等上頭有銀子支使開了,自然就有了。這麼說要說也沒錯,於是各自硬著頭皮也就去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看各人的本事。有的以往得的好處多,家底已經殷實,這會兒墊些也不要緊。有的就往下壓,榔頭打鑿鑿打木,一個一個往下傳。而且對底下那些買辦或者供貨的也說了:大家也都是賺過的,這回先供著,等有了自然也就給了。
還有些沒家底又接了新事項,沒得依仗的,便仗著賈家的名頭,到了人家店裏,直接就要多少東西。店家要是不依,便動手打砸指使起來,那些可憐的店家,隻好自認倒黴。想要告狀,大概官府聽說是高賈家的,不是不理就是發回,或者,幹脆將告的人打一頓了事兒。
像賈芸這樣想法子借銀子周轉的也有幾個,算是很老實的了。雖然采辦要二三百銀子,一來賈芸手頭還有些,二來也就是給供貨的個本錢,要起東西來,也就不覺的那麼難堪了。因此謀算了半天,便要一百兩銀子。倪二看著街坊鄰居的份兒上,又是舊交,且賈芸又重信守諾,便應了。碰巧他手頭不夠,那日便是四處尋去了。
原來竟是這等緣故。佛爺歎息不已。原來上國京都,也都有這等樣事情,看倪二的口氣,似乎司空見慣,波瀾不驚,真是可惜。
等倪二把話說完,也喝的差不多了,佛爺隨意解釋塞責幾句,便告辭回去了。
走在路上,將倪二的話理一理,腦子裏大概也就清楚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將倪二的話和薛蟠的那幾句比對一下,想必那位姑娘必定就是林姑娘黛玉,此時一定是在大觀園。接下來,就是必須先想法子確認一下。是的,必須確認清楚,要萬無一失,抓緊時間,否則兩頭耽誤。
回到客店,天色已晚。沐浴的時候多多幾個將佛國的情形大概給佛爺回稟了,拉藏汗不得民心,凡事還得請班禪大活佛出麵。大活佛年事已高,深入民心,故而上下暫時還算平定。
另外幾個又將另外幾處的事情彙報給佛爺,包括在他們的人中發現了大皇帝的人。佛爺微微一笑,點頭道:“有些事情,他們知道就知道了,你們姑且當作不知。大皇帝心中擔心,如此舉動,也能理解,對咱們也有好處,你們小心點兒,別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