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佛爺的心意(1 / 2)

“胡說,我又不出家,又不是老人家,將經文學那麼透做什麼?再沒有這個理兒的。”公主不悅道。

“要我說,不如我悄悄的去問問賈妃,就算到時候事情不成了,她還能四處宣揚的不成?就算說了咱們說她誣告,在皇太後跟前告她一狀,也不怕她能怎麼樣。”水月道。

“不行。別的事兒隨意些可以,但事關女兒家聲名體麵的,母後絕對不允許。到時候如果弄巧成拙,或者壞了名聲,隻怕母後也饒不了我。你切記萬不可做下這等蠢事,否則我也不饒你。”公主正色道。

這種閨中女兒事,說又說不得,問又問不得,到底該怎麼辦呢?

如此愁著,過年也高興不起來,而且漸漸的茶飯不思起來,滿腦子裏都是他的樣子,他的珠玉之言;他的玉樹臨風;他的舉手投足妙相俱。年還沒過完,公主就病倒了,不知道是累的還是風寒,總之就是病倒了。

太醫看過幾次沒效果,禦醫來了幾趟也沒用。合昌公主隻是那麼懨懨的,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似乎一切都無所謂。雖然腦子裏都是他的影像,但也不敢多想,唯恐不經意間流露,被別個知道了,失了體麵。

望著可憐的女兒,皇太後準備去請佛爺,才想起來另外有事,也是要緊之事,不能耽擱。

經過這麼些日子,佛爺已經將賈雨村和甄府的事情大概打聽明白了。

最讓佛爺驚喜的,是賈雨村竟然曾經是黛玉的西席。難怪黛玉在風流靈巧外,還能對世事有著特殊的洞悉力,想來是這位西席潛移默化給她的。而這位西席今生唯一沒有做錯的事情,似乎就是這件兒。真是奇怪!大善大惡,他做盡奸邪之事,對黛玉卻在混日子的時候也剛好將她放過去了。

略過黛玉這一節,別的就都算不上什麼好消息了,唯有吃驚而已。

比照著大皇帝最近的行事,佛爺將他的心思摸了個五六成。但是具體手段,就不得而知了。畢竟還有許多事情他還不知道,一時間也無從知曉。

然而就在將剛配好的丸藥想辦法讓人送去時,佛爺聽到一個最壞的消息:黛玉又病倒了。

真是奇怪,黛玉的病明明不打緊的,怎麼會這樣?難道是賈府有誰不死心?對這樣一個病重的孤女,還能有什麼不死心的呢?擔心黛玉入宮,擔心她奪了元春的勢?沒道理啊,她對這些功名利祿最沒興趣了,都不想去爭取,又怎麼會得到?她心底裏藏著寶玉,如果他不去開解,她大概一輩子都會沉迷於彼的,又怎麼跟元春爭寵?

親表妹,外祖母舅舅府裏,黛玉竟然要這樣被一再的算計,佛爺想起來就心痛。輾轉反側,次日一早起來,戴德就進來悄悄宣旨:太上皇召見。

佛爺簡單收拾一下,便隨著戴德悄悄來到寶靈宮,大皇帝也在那裏。

噓寒問暖見禮之後,皇太後道:“愛卿看著有些憔悴,不知道有什麼事情讓愛卿操心的?”

“大概是昨夜看書看得晚了,沒休息好。”佛爺含混道。

“愛卿看什麼書呢,這麼認真?難得在中原過年,也不到處逛逛,看看跟愛卿那裏有些什麼區別?”大皇帝笑道。

“出去轉了兩天,到處都是人,車水馬龍,物品琳琅滿目,正是一副繁華盛世之景象。至於細處,有些我還看不大懂,故而留在客店看看書,多學習學習,日後見了就知道緣故了。”佛爺頌聖一番,讓大皇帝高興高興。

“繁華盛世,也有過不好的斤鬥小民,但也隻能看個大概,不能麵麵俱到。愛卿都看的什麼書呢,不如說來朕也欣賞一番?”大皇帝道。

“大皇帝謙虛了。我看得不過是《王摩詰全集》、《杜工部集》和《李太白集》,隻怕要讓大皇帝見笑了。不過這些書都不錯。”佛爺有一點點自慚形穢。

“噢?愛卿還學作詩呢?這些都是大詩人,看看也好。聽說愛卿以往也作詩的,怎麼,連這個也入鄉隨俗?倒是可敬可佩。”大皇帝笑道。

“以往做的是跟這些不一樣,如今不過是閑來無事,消遣而已。”佛爺謙虛道。

“老錯以往作得詩是什麼樣的?不如說來聽聽,朕也欣賞一下。早就聽聞愛卿聰慧過人,精通五明,這會兒也算是見識一下,怎麼樣?”太上皇請道。